一竞技官网 – 从一开始·竞无止境 – 中达安三年两次易主,新实控人能否助公司走出连亏泥潭?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 | 张艺


国资接盘才两年半,工程监理企业中达安(300635.SZ)又要易主了,这次引入的是民营资本。


在济南市历城区财政局入主期间,中达安业绩仍不乐观,近一年又一期持续亏损。厦门建熙兴成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厦门建熙”)以3.66亿元的“抄底价”拿下这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能扭转中达安颓势吗?


界面新闻查询发现,厦门建熙背后是北京和达信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信立集团”),这是一家有着投资并购背景的企业,立志要做“中国的丹纳赫”,目前旗下有着新能源、医药等业务,但布局实业时日尚浅。


受易主消息刺激,中达安6月26日复牌首日股价20%涨停,但次日却大跌6.65%。


“控股股东(历控帝森)有自己的考虑,他们没有卖,只是转让了控制权,还是公司第二大股东。”对易主一事,界面新闻记者致电中达安,公司证券部人士回应称,定增事项目前还在筹划阶段,之后相关进展情况会按时披露,具体留意公告。


两次易主成本相差近一倍


中达安此次是通过定增发行股份的方式来更迭控制权的。


公告称,中达安与厦门建熙签署股份认购协议,公司拟以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向厦门建熙发行不超过4,204.02万股股份,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66亿元,增发价格为8.70元/股。


厦门建熙以现金方式参与认购。其此前未持有中达安股份,按本次定增数量上限计算,本次发行后,厦门建熙持有公司股份数量占比达23.08%。


同时,济南历控帝森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全文称“历控帝森”)本持有中达安10.01%的股份,并控制9.12%的表决权,合计控制公司19.13%的表决权。发行后,历控帝森持股比例将降低到7.70%,通过表决权委托的方式控制公司7.02%,合计表决权比例将降至14.72%。


厦门建熙将成为中达安的控股股东,王立将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这是中达安近三年来第二次易主,上次发生在2023年1月,济南市历城区财政局旗下的历控帝森以2.31亿元的价格从原控股股东吴君晔及其一致行动人李涛手中买下1,403.13万股中达安股份,并取得控制权。


股份数量只有本次交易的三分之一,但历控帝森的花费并不少。当时的转让价为每股16.45元/股,较协议签署日收盘价还上浮了20%。


与上次相比,此次厦门建熙拿下控制权的价格十分划算,每股价格较上次转让价几近“腰斩”。


中达安停牌前价格为11.03元/股,定增价8.70元/股相当于时价的78.88%。复牌后,最新股价已达到12.36元/股,这一价格较定增价已有超过40%的上浮。


前次上浮二成,此次打了不止八折,价格如此悬殊,中达安股份是否贱卖?


中达安是广州一家主营业务为工程监理的项目管理服务公司,两次易主之时都处于危难之际。


历控帝森接盘之前,中达安已难以为继,2022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78亿元。


历控帝森入主后,中达安业绩近两年未有明显起色。2023年在非经常性损益的帮助之下,公司勉强扭亏,盈利263.16万元,但扣非归母净利润仍亏损773.90万元。2024年又亏4,934.96万元。2025年一季度,中达安营收1.42亿元,同比下滑12.40%;归母净利润继续亏损265.98万元。


中达安近年扣非归母净利润情况


历控帝森才两年半便筹划甩掉中达安控制权一事也引发市场争议。受让股份时,历控帝森承诺,在收购完成后的18个月内,不转让或者委托他人管理直接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如今承诺期刚满,便筹划控制权变更。


公告称,本次募集资金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债务。中达安融资主要以银行贷款为主,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率为71.05%,总负债达9.83亿元。


这意味着,3.66亿元于中达安而言只能暂缓流动性危机,公司财务难题仍未完全解决。


国资“带不动”,转型三连败


这两年多里,历控帝森并非毫无作为,一度有过资本运作、助力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推动业务转型的打算。三大自救举措主要集中在2023年,历控帝森操盘的首年。


首先,推动定增。


中达安早有募资偿债计划。公司曾于2023年5月筹划向历控帝森发行股票,拟发行价10.40元/股,拟发行规模不超过2,884.62万股,募资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


但因融资环境发生变化,定增事项次年终止。


其次,成立新公司跨界新能源。


在历控帝森的主导下,2023年中达安成立了多达12家子公司和孙公司。这些新设立的公司有两个特点,一是多数新公司业务开展地区在山东地区,如中达安项目管理(山东)有限公司等;二是多数公司为新能源公司,如帝森中达安(山东)新能源有限公司、中达安新能源有限公司、中达安(山东)充电桩有限公司、新森(寿光)光伏新能源有限公司等。


然而,中达安跨界新能源领域的尝试铩羽而归,未有半点水花。


直至2024年,中达安主营业务结构并未发生改变,新增的一项光伏发电业务在2024年贡献了113.86万元的营收,仅占比0.17%。


再次,带业务“输血”。


2023年中达安的前五大客户中,新增了三家济南客户。济南市历城区国有资产运营有限公司新增成为公司的第一大客户,销售额2,898.94万元,占比4.11%;此外还有第三、五大客户,济南临港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和济南利诚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在济南市历城区财政局的帮助之下,中达安2023年华东地区的营业收入在2023年大幅增长超过90%,营收占比上升至约45%,毛利率也升了2.24个百分点。


2023年,中达安整体业绩短暂回暖,勉强扭亏,盈利263.16万元。


到了2024年,济南市历城区国有资产运营有限公司贡献的销售额继续上升至4,240.34万元,占比6.16%,依然占据着中达安第一大客户之位。济南临港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却退出前五。


华东营收下滑了一成,中达安去年整体营收下滑了2.43%。


业务量下滑、回款周期长、人力成本高企,拖跨了中达安。


截至2022年末、2023年末、2024年末,公司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账面价值之和分别为5.77亿元、6.70亿元、7.13亿元,均与当年的营业收入在同一水平。公司的应收账款收款对象主要系通信运营商。


“(历控帝森控股后)公司正常运营,业绩下滑,是受整个大环境的影响。”中达安证券部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公司目前经营正常。”


业绩亏损,销售毛利率由超过30%暴跌至约17%,中达安急需新的业务活水。


上次股权转让的控制权变更时,仅有限售承诺,而没有业绩承诺,历控帝森放弃控制权并无任何阻力。


那么这一次定增控制权变更,会否对厦门建熙设相关业绩承诺呢?新股东又能否带飞中达安呢?


新东家底牌:实业履历尚浅


中达安复牌首日,股价放量拉出20%的涨停,成交量是前一交易日的6.5倍,换手率高达31.62%。资金进出明显,市场对易主有所期待。那么,新实控人什么来头?


厦门建熙成立于2024年5月,注册资本1.51亿元,去年总资产0.05万元,未有营业收入。其背后主要为新实际控制人王立控制的信立集团。


厦门建熙股权结构图      来源:公告


资料显示,信立集团专注于新能源和医药两个产业领域。


中达安称,信立集团将助力公司在数字化、新能源产业链工程监理的业务拓展。但界面新闻发现,信立集团与中达安当下业务的协同性并不算强。


中达安的业务重点包括通信监理、土建监理、电力监理、水利监理、招标代理、咨询代建及勘察设计等服务。


界面新闻查询发现,信立集团旗下并无控股的上市公司,倘若其拿下中达安,后者将成为其唯一一家A股资本运作平台。此次控制权变更大概率会伴随着公司战略方向的调整。


信立集团的官网显示,公司立志成为“中国的丹纳赫”。


丹纳赫是一家美国跨国企业,有着“并购之王”之称,成立40年以来累计完成了超过600次并购,通过收购细分领域龙头快速切入高增长市场。且公司非简单的并购,整合管理能力也十分突出。


根据官方信息,信立集团的前身是和达资本,以Pre-IPO投资为主要业务方向。经过十多年的产业投资与并购重组,其形成了资本、产业和数字化三个板块,实业布局起步较晚。


  • 2019年,成立智投天下,聚焦AI应用;
  • 2021年,成立福立新能源,进军新能源实体产业;
  • 2023年,成立明德储能,进军储能和综合能源管理领域;
  • 2024年,并购缘有实业,进军售电和虚拟电厂APP领域;
  • 同年,成立金安弘,开启新能源出海领域。


根据公开信息,王立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硕士,曾就职于中粮集团、国信证券、参与创立国信弘盛,拥有15年新能源投资经验。


2025年以来信立集团动作频频。界面新闻查询发现,信立集团今已分别与国轩高科(002074.SZ)、成都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机械工业第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信立集团还以数亿元的价格收购了金茂智慧交通科技有限公司72%控股权,后者是新能源重卡换电领域企业。


尽管如此,信立集团进军实业的时间并不长,落地项目不算多,且界面新闻未从公开资料中查询到这些企业的盈利状况。因此,信立集团能给中达安带来多大程度的利好,并不明朗。


信立集团业务版图(来源:公司网站)


这次控制权变更还需履行国资审批、股东大会审议、深交所审核及证监会注册等程序,存在不确定性。


中达安控制权的更迭能否真正走出亏损泥潭,短期依赖定增缓解财务压力,中长期要考验王立的产业资源整合能力,看新能源业务能否成为新增长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 Post

BWIN必赢·国际(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 广州写字楼租金持续下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张熹珑 企业新增租赁需求走弱、缩租现象频出,导致广州写字楼空置率攀升。 7月9日,第一太平戴维斯发布2025上半年广州房地产市场报告显示,上半年,全市平均空置率同比上升4.1个百分点,期末录得22.6%。 界面新闻统计发现,目前广州写字楼空置率已攀升至近十年高位。2022年之前,广州甲级写字楼空置率常年保持在10%以下。2022年后,空置率呈现走高趋势,不同市场机构数据显示,这一年年底空置率达到15%左右,到2024年底则进一步上升至接近20%。 作为典型的to B业态,写字楼租赁是区域经济兴衰的“晴雨表”,而空置率、租金等指标衡量着写字楼市场需求度,反映了企业活跃程度。其中,20%是国际公认的空置率“警戒线”。 空置率持续走高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租赁需求不足。第一太平戴维斯华南区市场研究部负责人谢靖宇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提及,上半年,企业普遍继续执行严格的成本控制战略,选址青睐于租金门槛、租用成本更低的物业,且鲜有面积扩张需求,市场整体办公增量需求有限。 上半年,广州写字楼净吸纳量为3.7万平方米,较上年同期回落21.2%。租赁交易以降本增效主导的搬迁(比重60.6%)为主,而新租(比重12.1%)、扩租(比重4.5%)的需求持续不振。谢靖宇认为,目前市场处于相对停滞的状态,寻求更高性价比物业的搬迁成为主流需求。不过,相对亮眼的是,1500到3000平方米的面积成交量占比对比去年年底有所提升,达到28.8%。 “其实空置率上升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在亚太地区,除了新加坡和东京,其他国家和城市都有这个问题,这也是由于受到经济运行状况、全球地域政治影响,大部分企业缩减成本。而广州在一线城市中,已经是相对平稳的状态。”谢靖宇说。 在2020年以前,一线城市大力发展总部经济,规划发展了大量甲级写字楼。其后新冠疫情冲击下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但前期已经规划好的写字楼仍在入市,形成供大于求的局面。 根据报告,上半年,市场共八个新项目交付入市,合计带来32.3万平方米供应面积。期末,广州甲级写字楼市场总存量升至750.6万平方米,同比扩张6.1%。第三季度,预计将有9.8万平方米新增供应入市,推动总存量升至760.3万平方米。届时,市场存量规模将较2024年末扩张5.9%。 谢靖宇提到,这是自2016年来广州写字楼市场再次进入供应高峰的一个年份。对租户来说,留在核心区还是去次核心区会成为绕不开的话题。而对整个市场来讲,空置率和租金下降的压力会持续增大。 供求关系决定了甲级写字楼的租金走势。租赁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租金继续承压下行。截至上半年底,广州租金指数累计下降4.5%,平均租金为每平方米每月127.4元。 可以说,这创下了近十年来的租金新低。据界面新闻统计,2013年以来,广州写字楼租金长期保持每平方米每月160元以上,2020年前后达到最高峰,约每平方米每月190元。也就是说,目前写字楼租金仅是五年前的67%左右。 这同样是其他一线城市面临的难题。据世邦魏理仕统计,上半年,北京、上海写字楼租金分别为每月每平方米241.7元和247.2元,对比2024年底降幅分别达到5.5%和3.0%。截至上半年末,北京、上海写字楼空置率为20.2%和22.4%。 而深圳空置率则逼近30%。第一太平戴维斯华南区商业楼宇部负责人黎青山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指出,一个原因在于深圳的存量远大于广州,幅度达到30%到40%,且每年的新增供应也更多,“对比来看,现在广州的新增供应有所减少,上半年新增约30万平方米,而往年半年度的高峰供应可以达到50-60万平方米。” 对于一线城市而言,项目去化压力正在增加。第一太平戴维斯广州董事总经理暨华南区副董事长刘蔚海向界面新闻表示,过去半年甚至更长时间里,广州无论是商业的写字楼、零售还是住宅市场,都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展望下半年,仍处于存量优化的阶段。 今年以来,美国关税政策及其所带来的复杂财政影响加剧不确定性,进而对制造业及外贸等行业的营商信心及企业经营造成冲击,相关行业写字楼租户在业务扩张及企业房地产决策方面也更加谨慎。 […]

a8体育-nba直播在线观看_免费篮球直播高清视频网站! – 广东上半年GDP增速低于全国水平,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扩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张熹珑 广东2025年上半年GDP增速未达预期。 7月18日,广东省统计局发布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725.40亿元,同比增长4.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58.86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5978.86亿元,增长3.4%;第三产业增加值40487.69亿元,增长4.6%。 这一增速低于年初设定目标(增长5%左右),也落后于同期全国水平5.3%。广东省统计局称,上半年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但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加力巩固。 广东省此前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广东GDP年均增速预计为5%左右。不过,近三年来,这个经济第一大省均未实现GDP增长目标,2022至2024年GDP增速分别为1.9%、4.8%和3.5%,对应年份的目标增速为5.5%、5%和5%。 界面新闻进一步梳理发现,上半年广东有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跑输全国水平,差距较显著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广东为-9.7%,全国为2.8%;出口方面,广东为1.1%,全国为7.2%;规上工业方面,广东为4%,全国为6.4%。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记者制作 国家高端智库CDI研究员宋丁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指出,冲击广东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房地产下行。尽管房地产深度调整是全国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广东集中了较多头部企业,庞大的家具、家居、建材、家电产业链对地产依赖性更高,受到的拖累更明显。 1-6月,广东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6.3%,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0.6%,相较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5.2%,降幅仍在扩大。这也导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9.7%,相较去年全年-4.5%的增速,缺口进一步扩大。 主要城市供应均出现收缩。据克而瑞监测数据,上半年广州商品住宅供应面积271.83万㎡,较去年同时期减少9%;上半年佛山商品住宅供应面积136万㎡,同比减少34%。 第一太平戴维斯华南区市场研究部负责人谢靖宇向界面新闻分析道,从拿地积极性来看,今年前5个月的土拍市场需求集中在产业用地或工业用地,合计成交比重达到八成以上,而商办用地的成交量趋近于零。而拿地主体也不再以出售为目标的开发商为主。 “以省会城市广州为例,尽管住宅方面成交量高于供应量,但跟过去五年的半年度情况对比,规模还是有明显差距。市场有所修复,主要还是因为市中心或核心区域的项目起拉动作用。我们最新看到的房地产动态出现在提振消费的政策里,现在住宅被视为一种消费,而不是投资。”谢靖宇说。 固定资产投资同样是广东被江苏比下去的项目。目前,江苏尚未公布上半年经济运行状况。而从一季度来看,江苏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4%,比广东高6.6个百分点。虽然房地产开发投资也大降12.5%,但制造业投资增长6.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3%,托住了固投大盘。 一季度,广东、江苏GDP分别达到33525.51亿元、33088.6亿元,仅相差436.91亿元。从增速来看,广东(4.1%)表现逊于江苏(5.9%)。 上半年,广东另一个增长明显落后的经济指标为出口。宋丁提及,广东作为外贸大省,当美国出台一系列关税政策时也首当其冲。例如深圳,由于去年基数高,关税战爆发后短期内订单压力大,出口规模也出现明显回落。 拉动广东外贸增速高于全国水平的是进口。7月18日举办的上半年广东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副主任张柯提及,上半年,广东货物贸易进出口4.55万亿元,同比增长4%,增速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89万亿元,增长1.1%;进口1.66万亿元,增长9.5%。 张柯表示,进口规模创下同期历史新高有几方面原因,其一是广东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对相关产品需求增加;其二是产业升级对高端制造装备需求明显增加;其三是内需进一步释放,带动民生消费品进口提速。 […]

纳米体育-追求健康,你我一起成长 – 海外业务爆发叠加中期分红,双重利好下锐明技术为何股价大跌?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 | 张艺 商用车智能化企业锐明技术(002970.SZ)近日交出了上市后最佳中期业绩预告,同时,公司董事长提议实施每10股派现不低于4元的中期分红方案。 然而,两大好消息发布后,锐明技术股价7月11日逆市下跌超5%,过了一个周末依然没有缓过来,7月14日继续跌0.83%,报收46.81元/股,年内股价累计跌1.72%,最新市值84亿元。 为何市场对靓丽的业绩和分红均不买账?在分红的同时,锐明技术还公布了港股募资计划。若公司完成港股上市,将一定程度上稀释A股股东权益。 高管、大股东高位减持是市场近期对锐明技术担忧的另一原因。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公司目前无实际控制人,但股东们在上半年抱团高位套现了4.60亿元,这影响着投资者心态,也对二级市场股价走势形成一定冲击。 界面新闻记者致电锐明技术,公司证券部人士称,欧盟新法规要求带动了公司前装业务的增长。同时,公司加速海外业务拓展,港股上市意在国际化发展,与境外资本对接。 欧盟新规引爆前装业务 业绩预告显示,锐明技术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90亿元至2.20亿元,同比上升53.64%至77.90%。这是公司上市以来最好的半年报表现。 与一季报1.01亿元的归母净利润相比,锐明技术二季度的盈利中值(1.04亿元)与之基本相当。也是公司首次连续两个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超过1亿元。 不过,从过往年份来看,锐明技术二季度业绩通常大幅好于一季度,因此,这份业绩预告虽刷新了纪录却并未超出预期。 锐明技术单季归母净利润情况 制图:界面新闻记者 锐明技术是一家为货运、出租、公交等商用车提供物联解决方案的企业。公司业绩增长有两大原因,海外业务的快速增长和前装业务的大幅增长。这两部分业务销售占比提升,且均是高毛利率业务,因此公司业绩增长显著。 从区域来看,锐明技术往年国内外营收各占约一半。去年国内市场增长更优,贡献营收14.89亿元,同比增长超过80%,占比上升至53.62%;而国外市场同比增幅约46%,营收12.88亿元,占比降至46.38%。 今年上半年,海外市场需求爆发,拉动锐明技术营收增长的动力又转向了海外业务。这种需求的增长是由政策所拉动的。 “主要是欧盟新法规要求汽车出厂前需要加装智能化产品,这带动了前装业务的增长。”锐明技术证券部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Vision Zero”(零事故愿景)正成为国际交通安全战略的重要方向。欧洲、美洲和亚洲相继出台更严格的商用车安全标准,要求车辆配备智能驾驶辅助、盲区监测、紧急制动等安全技术,以期逐步消除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和重伤。 去年尤其是欧盟的强监管政策落地。欧盟GSRII系列法规要求新车上牌自2024年7月开始强制配备行驶区域信息提示系统、盲点信息提示系统等智能化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