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亿(集团)体育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 市场份额下滑,广东游戏产业想借大模型催生下一个爆款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张熹珑


AI已经成为游戏业界绕不开的话题,产业规模水平领先全国、但是缺乏爆款的广东游戏,正借此延展行业边界。


79日举办的2025全球游戏数据驱动大会间隙,广东省游戏产业协会执行会长鲁晓昆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指出,今年将重点关注游戏+科技,随着人工智能、动作捕捉、图形等技术应用于游戏产品研运过程中的各环节,行业能进一步降本增效。


广东游戏产业规模在全国位于前列,2024年产业营收规模为2604.31亿元,占全国比重近八成。


但是“游戏第一大省”正面临爆款缺失的“焦虑”。2024年,广东游戏产业虽然实现正增长,但是79.94%的全国占比相较于202380.9%有所下滑。主要原因在于广东游戏新品上线数量较其他地区少,面向上海《恋与深空》等二次元游戏和浙江3A大作《黑神话:悟空》对用户和收入的分流,如何培育粤产爆款成核心议题。


一位游戏行业人士告诉界面新闻,在行业内,广东被称为“买量游戏聚集地”。买量游戏的特点是美术资源和玩法都可以复用,通过大规模广告投放获取用户下载和注册,以此快速抢占市场。在中小游戏里,这种模式尤为明显。


作为技术负责人,深圳雷霆游戏CTO生辉也感受到广东和长三角游戏生态的不同。生辉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提及,如果单纯从流水角度出发,广东的产品能达到爆款要求,例如大梦龙途的《向僵尸开炮》、益世界的《这城有良田》,在国内流水都靠前。但从影响力角度来看,3A品质作品更集中在上海,代表性企业就是上海的“游戏四小龙”。


生辉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一个原因在于公司基因不同。广东不少厂商经历了页游时代,具备稳定的底层数值框架,企业只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玩法就能跟框架结合。这种框架沉淀下,广东游戏的特点是工业化能力强、出品迅速,13个月就能做出小游戏。而上海和北京高校和人才优势明显,擅长技术创新,做成手游的《原神》就是典型案例。


2024年,广东小程序游戏营收同比增长119.1%262.9亿元,但休闲类占比超85%,被指内容同质化。此外,从技术上看,广东游戏产业在引擎优化、美术制作等应用层面优势显著,但物理引擎、图形渲染等核心技术研发不足,呈现“应用强基础弱”的失衡格局。


多种因素下,广东游戏虽然坐拥高额营收,却缺乏破圈新作。随着上海、北京、成都等地纷纷发力游戏产业,广东也有了危机感。今年5月,广东首次针对游戏产业出台专项政策文件《关于推动广东网络游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希望带动提升全省游戏产业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


鲁晓昆表示,该政策出台的一个因素在于破解“精品爆款少”难题,将深圳和广州定义为双核,分设游戏企业服务中心和游戏出海服务中心,“广州的产业链更加完整,从游戏研发、生产、发行、运营、再到电竞赛事,企业数量上具备优势;而深圳有腾讯这样的链主企业,大厂带动效应明显,对人才的培养起很大作用。”


上述政策提出,支持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在游戏研发中的运用,重点对虚拟引擎研发、游戏大模型训练、算力效率提升、先进技术转化、数据安全保障等领域进行支持。


而在政策出台之前,行业已经感受到AI浪潮。制作成本优化是新技术带来的最直接作用。生辉提及,人工智能在游戏中的应用分为传统AI和大模型,前者包括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所有跟美术相关的工种都能运用AI,包括研发的美术、运营品宣的素材、买量部门的广告素材,在同样的时间和展示力下,掌握了AI后能够做更多的素材。


“在端外,我们主要运用传统AI做买量提效,针对私域里用户的游戏行为和付费情况,在买量上进行优化。”生辉说。


AIGC和大模型可进一步提升效率。深圳九九互动效能中台负责人黄宗宇在会上提到,将AIGC技术应用在美术原画的二次修正上,可以大幅缩短创作周期,以前大约是两天产出两套素材,现在一天就能实现多套方案;在图标铺量上,AI能力可以节省50%的时间。此外,AI也能承接了卡牌生成、短视频生成、多语言翻译、素材脚本生成的环节。


雷霆游戏也落地了大模型技术。生辉举例道,在巡服工具上使用了大模型进行监测,针对用户的举报,以前需要纯人工审核,而现在可以用大模型判断是否为违规内容,如果判断为是才让人工复审。这项技术原来需要数十人外包客服团队进行审核,现在成本大幅下降,准确率超过88%


“在端内,大模型核心解决的还是跟用户链接的问题。过去我们的客服人力比较紧缺。现在用户在企微上的聊天,或者游戏场景里攻略类的回答,都可以用AI来代替。例如《问剑长生》和《一念逍遥》,有80%的问答由AI机器人来承接。”生辉表示,通过AI Agent的加入,游戏人可以把更多时间花在决策上,而非机械性的取数等工作上。


不过,目前AI和数据的结合仍面临许多痛点,包括取数不准、幻觉等。数数科技联合创始人、CTO周津指出,要打通AI落地业务的最后一公里,首先需要搭建好数据体系,从玩家行为到经营数据、策略数据,形成结构化的数据提供给大模型。


“接下来我们探索的方向有两个,一个是ThinkingEngine(游戏大数据分析引擎),另一个是专有场景。目前使用的大模型是通用大模型,其实并不适合专门的游戏领域,我们需要进行微调和训练,让大模型可以对阶梯式数据做诊断和分析、实现任务解耦,进行特征的提取和处理。我们现在也在做预测类的内容,比如LTVROI、用户预留式的预测。”黄宗宇提及。


不过,生辉认为,大模型现在更多是辅助和补充,还未给整个行业带来非常大的颠覆,人工智能跟游戏的结合还处于偏早期阶段。“因为游戏行业的本质是内容行业,依赖于创意,但创意不能通过大模型来生成。游戏成为爆款的核心在于,有一个很好的故事,并且有好的呈现形式。这个过程中,AI的作用体现在降低了优秀创作的门槛,缩短了品质画面的制作周期。”


雷霆游戏在今年发布的新品都呈现爆发式增长。《问剑长生》上线预估收入1.4亿元,拉动母公司吉比特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1.82%;《道友来挖宝》则登顶微信小游戏畅销榜前五名,是雷霆在小游戏赛道的突破。


生辉提到,目前立项以更大型、高品质的项目为主,“公司主打玩法导向, LTV(生命周期价值)未必会很高,但追求体验感,因此我们也希望未来的作品往3A大作的方向来做,现在研发聚焦在几个大型项目上,往爆款方向去走。”他透露道。


今年新发布的《杖剑传说》预计在7月中旬启动日本和港澳台地区的公测,《问剑长生》预计也会在今年启动出海计划。


加快出海步伐是广东弥补市场份额下滑的另一重要路径。2024年,出海营收达423.6亿元,同比增长9.9%。鲁晓昆告诉界面新闻,下半年的方向之一是扶持中小游戏公司出海。广东出海的主要地区为日韩和东南亚,“我们的重点也放在这几个地方,例如印尼、越南都是人口红利明显的国家。会联合相关律师团队和服务平台从金融结算、合规、版号获取等方面为中小厂商提供服务。”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 Post

德赢·(VWIN)官方网站-AC米兰官方合作伙伴 – 达安基因董事会大换血,控股股东广州金控全盘接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李科文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5月28日,达安基因董事会与管理层大换血结果公布。 界面新闻对比发现,达安基因创始团队及旧高管人员全部离开,新控股股东广州金控派人全盘接手并从达安基因内部提拔新人。 就在半个月前,两位在达安基因董事会与管理层任职超10年的黄珞与张斌反对换届,但两人仍最终出局。黄珞曾任达安基因总经理。张斌曾任达安基因董秘。早在2022年,掌舵达安基因基因超20年的何蕴韶已在任期满后离任董事长。紧接着 如今,背景为广州金控司产权管理部总经理的韦典含当选达安基因最新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陈宏威,非独立董事朱琬瑜,副总经理、非独立董事黄志征三人同样拥有广州金控背景。 此外,董事会还有两位新人自达安基因内部提拔。非独立董事、副总经理张为结来自达安基因子公司达安金控。非独立董事、副总经理梁志坤是董事会唯一具有体外诊断背景的技术人员,曾是达安基因体外诊断研发平台总监。 5月28日,界面新闻致电达安基因信披电话,询问新董事会与管理层对公司当前处于业绩低谷有何调整思路。其董秘办工作人员回应称,公司刚刚完成换届,目前正对各项业务进行重新梳理和调整。此外,该工作人员表示,公司会积极保障各中小股东的利益。 自2020年,中山大学将手中的达安基因股权全部无偿划转给广州金控,到如今广州金控全盘接手,起家于高校、被称为“国产分子诊断第一股”的达安基因彻底和过去告别。 但从当前业绩来看,达安基因在后疫情时代依然面临重大挑战。 在新冠疫情前,达安基因的营收长期徘徊在十亿元上下,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波动较大,常年维持在几千万元水平。其中,达安基因2014年营收首次突破十亿,在2015至2016年经历一轮短暂增长,但到了2017年至2019年又呈现明显回落态势。 界面新闻李科文制图 三年新冠病毒感染大流行是达安基因的业绩巅峰期。2020年至2022年,达安基因营收达53.41亿元,再升至76.64亿元,再至120.46亿元,净利润也随之大幅增长,分别为24.5亿元、36.18亿元和54.28亿元。 疫情后,达安基因的业绩被打回原形。特别还因为应收账款难收回和存货跌价,让达安基因出现亏损。2023年至2024年,达安基因分别实现营收11.81亿和8.53亿,扣净利润0.72亿元和-9.39亿元。 界面新闻 李科文制图 达安基因的问题在于“吃老本”。尽管达安基因布局了涵盖肝炎、肿瘤、心血管、呼吸道等多个领域的诊断制剂产品线,但多数产品技术壁垒不高,与市场上大量同质化竞品相比,缺乏明显差异化优势。尤其是在体外诊断领域全面推行集采的背景下,达安基因处境显得越发艰难。 产品结构单一、产能利用率不高、渠道端议价能力不足,使达安基因在新一轮行业洗牌中逐渐失去主动权。其不少产品曾经在行业内独树一帜,但在如今竞争对手不断增加下不再有优势,产品升级迫在眉睫。因此,10年过去,达安基因的营收和净利润不仅没有增长,反而出现倒退。 […]

九球体育(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 大象起舞!工业富联两大业务齐爆发,但三个风险隐现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记者 | 张艺 算力硬件龙头工业富联(601138.SH)两大主营业务同步爆发,上半年业绩超出市场预期,大赚约120亿元。 受业绩利好影响,工业富联7月8日股价高开高走,放量涨停,这是这家超5000亿市值巨头近四个交易日斩获的第二个涨停板。 业绩高增长能否延续?工业富联证券部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称,具体见公告。工业富联董事长、总经理郑弘孟明确表示,从客户订单能见度及需求来看,“全年订单增长十分强劲”。 财报发布后,多家券商火速评级,并上调业绩预期。据界面新闻不完全统计,过半机构预计工业富联全年净利润有望突破300亿元。 然而,业绩狂欢背后,三大风险指标仍悬顶。激增的存货、骤降的现金流以及毛利率创新低后会否止跌,这些都需要在工业富联的中报中找到答案。 三大产品带飞业绩 工业富联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19.58亿元至121.58亿元,同比上升36.84%到39.12%。 其中二季度增速远优于一季度。工业富联预计二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为67.27亿元至69.27亿元,同比增长47.72%到52.11%。 界面新闻发现,工业富联的业绩由三大核心产品拉动——AI服务器、云服务商服务器和800G交换机。 工业富联旗下有着三大主营业务,分别为云计算、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营收占比不足0.5%,公司业绩主要看另两大业务,然而,业务结构近两年有所变化。 工业富联2023年各业务营收占比情况 制图:界面新闻记者   工业富联2024年各业务营收占比情况 制图:界面新闻记者 首先,云计算业务上升为第一大业务。 此前,云计算业务占比在四成左右。随着AI需求的爆发,公司云计算业务在2024年大增超60%至3,193.77亿元,业务占比一举超过半壁江山,来到了52.43%。 今年上半年,云计算业务继续高增。“公司云计算业务在二季度实现高速增长,整体板块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50%。”工业富联表示。 […]

BWIN必赢·国际(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 广州写字楼租金持续下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张熹珑 企业新增租赁需求走弱、缩租现象频出,导致广州写字楼空置率攀升。 7月9日,第一太平戴维斯发布2025上半年广州房地产市场报告显示,上半年,全市平均空置率同比上升4.1个百分点,期末录得22.6%。 界面新闻统计发现,目前广州写字楼空置率已攀升至近十年高位。2022年之前,广州甲级写字楼空置率常年保持在10%以下。2022年后,空置率呈现走高趋势,不同市场机构数据显示,这一年年底空置率达到15%左右,到2024年底则进一步上升至接近20%。 作为典型的to B业态,写字楼租赁是区域经济兴衰的“晴雨表”,而空置率、租金等指标衡量着写字楼市场需求度,反映了企业活跃程度。其中,20%是国际公认的空置率“警戒线”。 空置率持续走高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租赁需求不足。第一太平戴维斯华南区市场研究部负责人谢靖宇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提及,上半年,企业普遍继续执行严格的成本控制战略,选址青睐于租金门槛、租用成本更低的物业,且鲜有面积扩张需求,市场整体办公增量需求有限。 上半年,广州写字楼净吸纳量为3.7万平方米,较上年同期回落21.2%。租赁交易以降本增效主导的搬迁(比重60.6%)为主,而新租(比重12.1%)、扩租(比重4.5%)的需求持续不振。谢靖宇认为,目前市场处于相对停滞的状态,寻求更高性价比物业的搬迁成为主流需求。不过,相对亮眼的是,1500到3000平方米的面积成交量占比对比去年年底有所提升,达到28.8%。 “其实空置率上升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在亚太地区,除了新加坡和东京,其他国家和城市都有这个问题,这也是由于受到经济运行状况、全球地域政治影响,大部分企业缩减成本。而广州在一线城市中,已经是相对平稳的状态。”谢靖宇说。 在2020年以前,一线城市大力发展总部经济,规划发展了大量甲级写字楼。其后新冠疫情冲击下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但前期已经规划好的写字楼仍在入市,形成供大于求的局面。 根据报告,上半年,市场共八个新项目交付入市,合计带来32.3万平方米供应面积。期末,广州甲级写字楼市场总存量升至750.6万平方米,同比扩张6.1%。第三季度,预计将有9.8万平方米新增供应入市,推动总存量升至760.3万平方米。届时,市场存量规模将较2024年末扩张5.9%。 谢靖宇提到,这是自2016年来广州写字楼市场再次进入供应高峰的一个年份。对租户来说,留在核心区还是去次核心区会成为绕不开的话题。而对整个市场来讲,空置率和租金下降的压力会持续增大。 供求关系决定了甲级写字楼的租金走势。租赁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租金继续承压下行。截至上半年底,广州租金指数累计下降4.5%,平均租金为每平方米每月127.4元。 可以说,这创下了近十年来的租金新低。据界面新闻统计,2013年以来,广州写字楼租金长期保持每平方米每月160元以上,2020年前后达到最高峰,约每平方米每月190元。也就是说,目前写字楼租金仅是五年前的67%左右。 这同样是其他一线城市面临的难题。据世邦魏理仕统计,上半年,北京、上海写字楼租金分别为每月每平方米241.7元和247.2元,对比2024年底降幅分别达到5.5%和3.0%。截至上半年末,北京、上海写字楼空置率为20.2%和22.4%。 而深圳空置率则逼近30%。第一太平戴维斯华南区商业楼宇部负责人黎青山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指出,一个原因在于深圳的存量远大于广州,幅度达到30%到40%,且每年的新增供应也更多,“对比来看,现在广州的新增供应有所减少,上半年新增约30万平方米,而往年半年度的高峰供应可以达到50-60万平方米。” 对于一线城市而言,项目去化压力正在增加。第一太平戴维斯广州董事总经理暨华南区副董事长刘蔚海向界面新闻表示,过去半年甚至更长时间里,广州无论是商业的写字楼、零售还是住宅市场,都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展望下半年,仍处于存量优化的阶段。 今年以来,美国关税政策及其所带来的复杂财政影响加剧不确定性,进而对制造业及外贸等行业的营商信心及企业经营造成冲击,相关行业写字楼租户在业务扩张及企业房地产决策方面也更加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