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乐天使(中国·堂)官方网站 – 控股股东折价套现17亿背后:胜宏科技的资金困局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记者 | 张艺


业绩持续向好、股价站上高位的PCB(印制电路板)龙头胜宏科技(300476.SZ)遭遇控股股东的大手笔减持。


5月30日晚间,胜宏科技公告,控股股东深圳市胜华欣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胜华欣业”)通过询价转让方式转让2,572.9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98%,询价转让价格为65.85元/股,交易金额达16.94亿元。


这笔转让因高比例、大幅折价引发市场关注。


胜宏科技最新收盘价86.48元/股,逼近历史高位,转让价相当于打了7.6折,较定价日(5月26日)收盘价亦折让18%。22家接盘方刚到手的股份,账面已浮盈超过30%,即约5.31亿元。


胜宏科技基本面向好,大股东称转让原因为“自身资金需求”,但未披露具体用途,市场对大幅折价转让的动机仍存疑虑。


值得注意的是,胜宏科技自身资金缺口颇大。公司正在推进19亿元定增计划,主要用于产能扩张和补充流动资金。


“当前订单的能见度是两个月左右。”胜宏科技证券部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目前订单饱满。公司认为“产能的升级和扩充势在必行”。


22家接盘机构浮盈超30%


胜宏科技从事高密度印制线路板(PCB)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高端多层板、HDI(高密度互连线路板)、FPC(柔性印制电路板)、软硬结合板等。根据Prismark数据,2024年公司位列全球PCB供应商第13名,此前为第20名。


出让方胜华欣业为实控人陈涛控制的企业,与胜宏科技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刘春兰、陈勇为一致行动人。


此次转让后,实控人及一致行动人所持股份比例由34.62%下降至31.64%。


转让方式为询价转让,不会通过集中竞价方式进行,即有特定的接盘方,对二级市场影响有限。受让方在6个月内不得转。


折价是询价转让的常见操作,一方面吸引了机构快速参与,同时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二级市场的冲击。


同时,高折价通常被市场解读为股东信心不足,或资金链紧张。不过由股价走势可见,市场对此次股权转让短期并不担忧。自胜宏科技5月23日首次披露询价转让计划以来,胜宏科技股价连收五阳,至今累积上涨14.26%。


尽管短期影响无忧,但中长期来看则存在不确定性。


受让方为22名机构投资者,近3%的股份被合格境外投资者、基金管理公司、私募基金管理人、证券公司四方机构“分而食之”。这些机构多为各领域的知名机构。


  • 在此次转让中,私募占了大头,共11位,合计受让股份1000.53万股,占了近四成。最大受让者为深圳永冠基金,拿下606万股,金额3.99亿元,占比0.70%;最小的受让方为浙江睿久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只分得3万股。
  • 基金公司包括睿远基金、诺德基金、财通基金、汇安基金四家,共受让610万股。
  • 两家券商参与其中,包括国泰海通和广发证券,各获515.70万股和180.70万股。
  • 外资机构共5位,包括摩根士丹利国际股份有限公司、J.P. Morgan Securities plc、UBS AG(瑞银集团)等共获266万股。


胜宏科技本次股东询价转让受让方(2025年5月30日)


大幅折价背后,或透露出胜宏科技实控人陈涛对资本的妥协。


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离不开机构资金的参与,有了诸多机构“大佬”的背书,投资者也更易追随其中。


接盘最多的私募二级市场操作更为灵活,私募参与后,或更有动力为胜宏科技的股价“抬轿”。不到一周便有超30%的收益,已让这些机构尝到了甜头。


对散户投资者来说,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财务投资的机构股东有着明显的获利退出诉求。因此,待6个月的锁定期结束,胜宏科技股价走势或受此制约。


资金缺口凸显,急需“输血”


控股股东套现约17亿元的资金用途未明,市场猜测纷纷。由胜宏科技公开信息显示,公司在快速扩张期,急需“输血”。


首先,30亿元投资计划压顶。


5月13日胜宏科技披露了2025年投资计划,公司拟使用不超过30亿元,用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购买。投资范围包括新厂房及工程建设、设备购置、自动化产线改造升级等投资事宜。


截至公告日,胜宏科技已投资2.52亿元,这意味着还需要不超过27.48亿元来投资。


胜宏科技表示,投资的资金来源为公司及子公司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


其次,与投资计划相比,胜宏科技账上货币资金捉襟见肘。


近两年,胜宏科技账上货币资金在不断下行。2023年末,公司还有21.41亿元货币资金,到2025年一季度末,已降至13.30亿元。


截至一季度末,公司短期借款余余额为4.68亿元,长期借款余额为28.54亿元。公司货币资金余额远小于银行借款余额。


货币资金余额不到今年投资计划的一半,胜宏科技急需其他方式来筹资。同时,公司资产负债率已达到52.54%,显著高于42%左右的行业平均值。


再次,定增难填资金缺口。


胜宏科技正推进一起不超过19亿元的定增,其中有5.5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显然,这并不能完全满足资金需求。


不仅如此,定增拟投向的两大东南亚项目——越南胜宏人工智能HDI项目和泰国高多层印制线路板项目,计划总投资额32.18亿元,此次拟募资投入金额13.50亿元,同样还有18.68亿元的资金缺口需要解决。


公告称,两大项目的资金缺口由公司以自有或自筹资金解决。


胜宏科技2024年拟定增募资计划


面对一个又一个的资金缺口,若控股股东将套现资金用于上市公司,则此减持并非利空。


目前,胜宏科技并未披露相关控股股东资金用途公告。


订单饱满,急于海外扩产


中长期如何走,还要看胜宏科技基本面表现。


从行业层面来看,AI的爆发推动PCB行业景气度持续上升。


PCB有“电子产品之母”之称,广泛应用于通讯电子、消费电子、计算机、新能源汽车电子等领域。AI服务器和HPC系统已成为推动低损耗高多层板和HDI板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根据Prismark数据,2023-2028年全球AI/HPC服务器系统的PCB市场规模(不含封装基板)年均复合增速达到32.5%,远超其他领域PCB市场规模增速。到2028年,这一规模将达到31.7亿美元。


从胜宏科技自身来看,客户稳定,订单饱满,业绩增长确定性较高。


2024年自胜宏科技将重心转移动AI赛道以来,公司业绩上升,2025年一季度更是超出市场预期。


一季度,胜宏科技实现营业收入43.12亿元,同比增长80.31%;归母净利润9.21亿元,同比大增339.22%。这一趋势还在继续。


公司多层板、HDI产品均取得了较大规模的在手订单,公司在手订单的消化周期通常在60-90天。公司订单需求旺盛,产能的升级和扩充势在必行。”胜宏科技在日前回复交易所问询函时表示。


“目前公司在手订单饱满,订单能见度较高,产品良率持续改善中,利润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在日前投资者交流时表示,胜宏科技高管表示。


胜宏科技销售毛利率在持续提升。公司一季度销售毛利率已达到33.37%,较去年的22.72%上升了超过10个百分点。



据了解,胜宏科技已进入英伟达、AMD、英特尔、特斯拉、微软、博世、台达等企业的供应链。


界面新闻发现,胜宏科技的客户集中度并不高。从2024年年报来看,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总额占比约20%,其中第一大客户占比5.73%,同比基本持平。


胜宏科技5月30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深度参与国际头部大客户新产品预研,从产品规划到技术能力提升,再到扩产计划,全程跟踪服务客户。


胜宏科技境外营收占比约65%,为建立全球产能,正推进的定增主要是在海外布局高阶HDI及高多层板产能。


  • 其中,越南项目拟总投资18.15亿元,建设期三年,第三年开始分步投产,至第五年全部达产。项目拟建设生产人工智能用高阶HDI产品,计划年产能15万平方米。
  • 泰国项目预计总投资14.02亿元,建设期2年,第三年全部达产。项目拟建设生产服务器、交换机、消费电子等领域用高多层PCB产品,计划年产能150万平方米。


2024年,胜宏科技多层板销售量601.85万平方米,HDI销量64.69万平方米。


泰国项目多层板扩产产能相当于公司去年销量的约25%,越南项目HDI产能计划相当于去年销量的约23%。


对东南亚地区的布局,胜宏科技总裁赵启祥日前表示,“中国+N”的模式逐渐成为PCB行业的新趋势。“核心海外客户要求PCB厂商参与其全球供应网络,全球排名前列的PCB厂商基本均在东南亚投资布局。”


二级市场上,胜宏科技年内累积涨幅已超过100%,股价部分兑现公司业绩预期。


控股股东折价套现的背后,不能忽视的是上市公司的扩产困局。胜宏科技在公告中称未来三年是公司实现第二个百亿目标的关键阶段。当下,胜宏股份订单饱满与资金饥渴并存,大股东会否在关键阶段出手解困呢?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 Post

币游·国际(中国游)官方网站 – 【专访】影目科技CEO杨龙昇:三年内,AI眼镜将替代50%的手机功能

图片来源:影目科技 界面新闻记者 | 林腾 梁宝欣 “今年订单已经破了10万台了,对比之前翻了大概三到五倍,现在在加速提拉供应链,保证交付”,AI眼镜公司影目科技CEO杨龙昇对界面新闻记者说。 影目科技是一家位于成都的AI眼镜公司,2021年创立。 根据IDC最新发布的《IDC Quarterly Augmented and Virtual Reality Headset Tracker, 2025Q1》报告,在2024年全球AR眼镜市场中,影目科技在2024年出货量占比达到47.6%,销售额占比为39.7%,均排在第一。 2025年7月,影目科技还完成超1.5亿元B2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普华资本、梁溪产发集团及神骐资本。 从VR到AR,一位金融毕业生的硬科技探索 杨龙昇2013年毕业于金融专业,是一位90后。但让人意外的是,他上大二之后就自学计算机,大三就开始写代码了。“我根本不喜欢金融”,杨龙昇说。 毕业那年,他做了个让亲友意外的决定:飞赴深圳,亲眼看看柴火创客空间新购入的Oculus原型机。在创客空间,他与副总裁聊了几句后,当场拿到offer,成为了一名产品经理。 他的第一项任务很直接:拆解这台原型机,再搭配国产零部件,卖给国内最早一批VR极客。“那时候国内VR圈加起来也就一两百人,我们都算早期参与者。”他回忆。 这段经历让他摸透了硬件开发的底层逻辑。2015年前后,他与一位清华导师在北京联合创业,为PICO、暴风等头部VR品牌提供交互模组。“华为、百度都找我们做过技术支持,行业那时很热”。然而VR设备好景不长,头部甲方公司陆续退出,行业陷入了萧条。 但在这个时候,AR技术的商用曙光却逐渐显现——2016年前后,光波导技术开始落地,他判断AR眼镜可能是新方向。于是他南下深圳,加入酷派,主导消费级AR眼镜的研发。2021年,杨龙昇带着酷派的团队独立创业,正式成立影目科技。 跟许多智能眼镜公司选择带主机接入的​BirdBath路线不同,影目科技在创业之初,坚定选择一体化设计的光波导路线。影目科技介绍,他们是国内最早实现无线一体式AR眼镜量产的厂商。 2024年,影目将总部迁至成都成华区,获地方政府场景支持​(如大熊猫基地AR导览),以及供应链协同,年销量突破10万台。同年推出INMO AIR3系列(1080P双目全彩显示,支持空间计算与AI自动化购物)和INMO GO2(专注翻译场景)。 “影目凭借一体化轻量化设计和AI能力深度融合,形成技术领先优势”,杨龙昇说,这是近期资方选择持续加注影目的核心原因。 影目AI眼镜。 […]

好博(中国)体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网站 – 白云山能打造下一个金戈吗?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 | 李科文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白云山给国产“伟哥”——金戈(西地那非)找了个接替者。 6月6日,白云山公告,分公司白云山制药总厂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关于他达拉非片(2.5mg、5mg)的《药品注册证书》。 就在去年,2024年,白云山制药总厂已收到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关于他达拉非片10mg、20mg的药品注册证书。 他达拉非的原研为美国礼来公司,分别于2002年11月、2003年11月在欧盟、美国获批,于2004年12月在中国获批上市。他达拉非是磷酸二酯酶 5(PDE5)抑制剂,与西地那非相似,也主要用于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 年销售额超十亿的单品金戈由白云山内部的医药销售公司负责推广。他达拉非该如何推广白云山内部或暂未确定。其中,是否交由金戈团队推广也未有定数。6月6日,白云山医药销售公司相关负责人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他达拉非为处方药,目前还没有收到相关推广需求。 他达拉非可以被视为白云山金戈销售额见顶后的产品线补充。与西地那非相比,他达拉非可以被视为二代产品,具有剂量更低、半衰期更长、药品持续时间更久及不受高脂饮食、饮酒影响等优势。即患者可以在服药后的一天半内无需担心药物时效的问题。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国市场,他达拉非的表现一直不如西地那非。此外,他达拉非也已形成院内受限、院外竞争激烈的双重市场格局。白云山想把他达拉非卖成下一个爆品并不容易。 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直接压缩了他达拉非的院内市场的天花板。院内市场由公立医院和非公立医院组成。 界面新闻记者李科文制图 非公立医院销售情况暂未有单独的公开数据。但从公立医院和整体的大医院市场来看,他达拉非市场规模并不大。据米内网数据,2024年,他达拉非片在国内公立医院的销售额仅为人民币1.86亿元。 在集采推行之前,原研药希爱力几乎垄断了院内市场。但自2020年被纳入集采以来,市场格局迅速变化。 界面新闻记者根据摩熵医药数据库统计分析得出,从销售额来看,虽然希爱力凭借较高单价仍保持领先地位,但仿制药依托集采和低价策略已实现销量上的反超。 据摩熵医药数据库,2021年,他达拉非公立医院端年销售额约为1亿元,两位集采中标者江苏天士力帝益药业和长春海悦药业共占据约74.2%的市场份额。 到2024年,从销售额来看,希爱力仍处于第一。据摩熵医药数据库,2024年,全国医院(大医院)渠道他达拉非的总销售额为1.42亿元,其中希爱力占比30.14%,天士力的蒂欣为29.77%,长春海悦的蔓狮为13.7%。 界面新闻记者李科文制图 […]

全球直播-NBA直播吧_足球直播吧_体育直播吧_全球体育直播网 – 从新材料到低空经济,长三角企业前往广东寻找商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张熹珑 广东、江苏、浙江均为国内经济强省,眼下正在互相取经、寻求产业链协同。 6月19日,2025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经贸合作招商会在广州举办。本次招商会共达成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食品加工、低空经济等产业领域的投资项目661个,投资总额3022亿元;其中21个重点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投资金额409亿元。 该会议今年为第三届。与往届不同的是,今年邀请了江浙企业以组团形式参加,并前往不同地市考察。会上,部分江浙和上海企业进行了落地项目签约。如浙江创富新材料有限公司计划在江门市落地高端新型材料研发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年产值预计10亿元;江苏智荟港科技产业集团将在佛山市落地智荟港低空装备制造基地,万洋众创城投资集团则计划在汕头市落地科技城项目。 广东、江苏、浙江的经济活力在国内位于前列,2024年GDP分别达到14.16万亿元、13.7万亿元和9.01万亿元,位居国内第一位、第二位和第四位。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民营企业活力强、制造业基础雄厚,是三个省份的共同点,同时也都处于培育新动能、产业升级的阶段。 广东面向长三角企业的招商,经历了从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的转变。改革开放后,江浙企业多以代工形式嵌入广东制造业链条,集中于纺织、玩具、家电等传统制造业。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广东推动产业升级,对江浙高技术企业抛出了橄榄枝,如广州引入了浙江瑞立集团的子公司,布局汽车零部件产业链。 以恒力集团为例,这家成立于1994年的公司是苏州首批纺织企业,并沿着产业链发展出化纤、聚酯、PTA、精细化工、新材料、造船等业务。恒力集团在惠州市落地了500万吨/年PTA项目,补齐了惠州石化产业链中下游短板。恒力集团董事长、总裁陈建华会上指出,2024年,集团在广东地区销售收入超过1100亿元。 江浙企业在粤的投资历程是区域经济合作和产业升级的缩影。目前,如何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中巩固领先地位,是三省共同面临的挑战,也促使省份间寻找产业链协同的机会。 宁波高启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主要服务于各地省市政府的招商引资,公司董事长高小波告诉界面新闻,此次组织了26家上市公司和部分民营企业500强的公司来投资考察,“我们调研发现,现在很多企业家的投资意愿是减弱的,但是相对于其他省份,来广东投资的意愿会更强,产业链成本、营商环境,都是他们考虑的因素。” 高小波透露,此次邀请来的企业以制造业为主,涉及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有几个投资规模过百亿的项目正在对接洽谈中,其中在谈的最大投资项目将达到700亿元。广东既有深圳、广州等研发重镇,也有土地和用工成本较低的非珠三角地区,例如此次参会的一家食品行业上市公司对接的是河源市。 在国内,招商引资的政策环境正在变化。从去年先后发布的《关于规范招商引资行为促进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再到今年1月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从法律层面禁止各地政府以减免税费、地价、补贴等优惠形式招商引资。 高小波认为,这反而是广东的机会,“因为接下来比拼的是营商环境、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能力,这是广东相对其他省份更具优势的地方。” 例如当下最火热的人形机器人赛道,今年4月,上汽集团旗下的上汽创投入局机器人核心零部件行业,完成对深圳市诺仕机器人有限公司的独家天使+轮投资。 深圳诺仕机器人主要研发行星滚柱丝杠,该部件通常作为传动装置与电机配合使用。公司产品总监陈建辉6月19日透露,行业难题在于微型行星滚柱丝杠的部分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外国手上,而公司通过自研工艺已经实现了稳定C5级行星滚柱丝杠的量产,上量后预计可以让现有价格降低80%,达到百元级别。 “我们主打人形机器人,下一步目标是先把灵巧手做好,超微型这方面目前是我们的优势。” 陈建辉说。 除了研发优势,市场优势是广东另一吸引力。中创新航科技集团总部位于常州,公司董事长刘静瑜接受界面新闻等采访时提到,计划将全球首个5C充电的增程电池项目放在江门。此前,公司的江门一期项目已经满产,投资规模135亿元,产能超过30GWh,首年带动了新能源产业链投资额超过150亿元;二期项目即将动工,投资规模将超过100亿元。 “两期项目加起来,届时江门基地将成为全省最大的动力和储能电池生产基地。”刘静瑜提到,公司的超长循环电池已经在江门实现量产,下一代6.25兆的集装箱系统配套392安时电池将在江门实现全球首发,“储能行业都在说,下一代要做600安时级左右的电池,我们的600安时级大电芯也将在江门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