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乐天使(中国·堂)官方网站 – 控股股东折价套现17亿背后:胜宏科技的资金困局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记者 | 张艺


业绩持续向好、股价站上高位的PCB(印制电路板)龙头胜宏科技(300476.SZ)遭遇控股股东的大手笔减持。


5月30日晚间,胜宏科技公告,控股股东深圳市胜华欣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胜华欣业”)通过询价转让方式转让2,572.9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98%,询价转让价格为65.85元/股,交易金额达16.94亿元。


这笔转让因高比例、大幅折价引发市场关注。


胜宏科技最新收盘价86.48元/股,逼近历史高位,转让价相当于打了7.6折,较定价日(5月26日)收盘价亦折让18%。22家接盘方刚到手的股份,账面已浮盈超过30%,即约5.31亿元。


胜宏科技基本面向好,大股东称转让原因为“自身资金需求”,但未披露具体用途,市场对大幅折价转让的动机仍存疑虑。


值得注意的是,胜宏科技自身资金缺口颇大。公司正在推进19亿元定增计划,主要用于产能扩张和补充流动资金。


“当前订单的能见度是两个月左右。”胜宏科技证券部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目前订单饱满。公司认为“产能的升级和扩充势在必行”。


22家接盘机构浮盈超30%


胜宏科技从事高密度印制线路板(PCB)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高端多层板、HDI(高密度互连线路板)、FPC(柔性印制电路板)、软硬结合板等。根据Prismark数据,2024年公司位列全球PCB供应商第13名,此前为第20名。


出让方胜华欣业为实控人陈涛控制的企业,与胜宏科技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刘春兰、陈勇为一致行动人。


此次转让后,实控人及一致行动人所持股份比例由34.62%下降至31.64%。


转让方式为询价转让,不会通过集中竞价方式进行,即有特定的接盘方,对二级市场影响有限。受让方在6个月内不得转。


折价是询价转让的常见操作,一方面吸引了机构快速参与,同时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二级市场的冲击。


同时,高折价通常被市场解读为股东信心不足,或资金链紧张。不过由股价走势可见,市场对此次股权转让短期并不担忧。自胜宏科技5月23日首次披露询价转让计划以来,胜宏科技股价连收五阳,至今累积上涨14.26%。


尽管短期影响无忧,但中长期来看则存在不确定性。


受让方为22名机构投资者,近3%的股份被合格境外投资者、基金管理公司、私募基金管理人、证券公司四方机构“分而食之”。这些机构多为各领域的知名机构。


  • 在此次转让中,私募占了大头,共11位,合计受让股份1000.53万股,占了近四成。最大受让者为深圳永冠基金,拿下606万股,金额3.99亿元,占比0.70%;最小的受让方为浙江睿久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只分得3万股。
  • 基金公司包括睿远基金、诺德基金、财通基金、汇安基金四家,共受让610万股。
  • 两家券商参与其中,包括国泰海通和广发证券,各获515.70万股和180.70万股。
  • 外资机构共5位,包括摩根士丹利国际股份有限公司、J.P. Morgan Securities plc、UBS AG(瑞银集团)等共获266万股。


胜宏科技本次股东询价转让受让方(2025年5月30日)


大幅折价背后,或透露出胜宏科技实控人陈涛对资本的妥协。


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离不开机构资金的参与,有了诸多机构“大佬”的背书,投资者也更易追随其中。


接盘最多的私募二级市场操作更为灵活,私募参与后,或更有动力为胜宏科技的股价“抬轿”。不到一周便有超30%的收益,已让这些机构尝到了甜头。


对散户投资者来说,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财务投资的机构股东有着明显的获利退出诉求。因此,待6个月的锁定期结束,胜宏科技股价走势或受此制约。


资金缺口凸显,急需“输血”


控股股东套现约17亿元的资金用途未明,市场猜测纷纷。由胜宏科技公开信息显示,公司在快速扩张期,急需“输血”。


首先,30亿元投资计划压顶。


5月13日胜宏科技披露了2025年投资计划,公司拟使用不超过30亿元,用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购买。投资范围包括新厂房及工程建设、设备购置、自动化产线改造升级等投资事宜。


截至公告日,胜宏科技已投资2.52亿元,这意味着还需要不超过27.48亿元来投资。


胜宏科技表示,投资的资金来源为公司及子公司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


其次,与投资计划相比,胜宏科技账上货币资金捉襟见肘。


近两年,胜宏科技账上货币资金在不断下行。2023年末,公司还有21.41亿元货币资金,到2025年一季度末,已降至13.30亿元。


截至一季度末,公司短期借款余余额为4.68亿元,长期借款余额为28.54亿元。公司货币资金余额远小于银行借款余额。


货币资金余额不到今年投资计划的一半,胜宏科技急需其他方式来筹资。同时,公司资产负债率已达到52.54%,显著高于42%左右的行业平均值。


再次,定增难填资金缺口。


胜宏科技正推进一起不超过19亿元的定增,其中有5.5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显然,这并不能完全满足资金需求。


不仅如此,定增拟投向的两大东南亚项目——越南胜宏人工智能HDI项目和泰国高多层印制线路板项目,计划总投资额32.18亿元,此次拟募资投入金额13.50亿元,同样还有18.68亿元的资金缺口需要解决。


公告称,两大项目的资金缺口由公司以自有或自筹资金解决。


胜宏科技2024年拟定增募资计划


面对一个又一个的资金缺口,若控股股东将套现资金用于上市公司,则此减持并非利空。


目前,胜宏科技并未披露相关控股股东资金用途公告。


订单饱满,急于海外扩产


中长期如何走,还要看胜宏科技基本面表现。


从行业层面来看,AI的爆发推动PCB行业景气度持续上升。


PCB有“电子产品之母”之称,广泛应用于通讯电子、消费电子、计算机、新能源汽车电子等领域。AI服务器和HPC系统已成为推动低损耗高多层板和HDI板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根据Prismark数据,2023-2028年全球AI/HPC服务器系统的PCB市场规模(不含封装基板)年均复合增速达到32.5%,远超其他领域PCB市场规模增速。到2028年,这一规模将达到31.7亿美元。


从胜宏科技自身来看,客户稳定,订单饱满,业绩增长确定性较高。


2024年自胜宏科技将重心转移动AI赛道以来,公司业绩上升,2025年一季度更是超出市场预期。


一季度,胜宏科技实现营业收入43.12亿元,同比增长80.31%;归母净利润9.21亿元,同比大增339.22%。这一趋势还在继续。


公司多层板、HDI产品均取得了较大规模的在手订单,公司在手订单的消化周期通常在60-90天。公司订单需求旺盛,产能的升级和扩充势在必行。”胜宏科技在日前回复交易所问询函时表示。


“目前公司在手订单饱满,订单能见度较高,产品良率持续改善中,利润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在日前投资者交流时表示,胜宏科技高管表示。


胜宏科技销售毛利率在持续提升。公司一季度销售毛利率已达到33.37%,较去年的22.72%上升了超过10个百分点。



据了解,胜宏科技已进入英伟达、AMD、英特尔、特斯拉、微软、博世、台达等企业的供应链。


界面新闻发现,胜宏科技的客户集中度并不高。从2024年年报来看,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总额占比约20%,其中第一大客户占比5.73%,同比基本持平。


胜宏科技5月30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深度参与国际头部大客户新产品预研,从产品规划到技术能力提升,再到扩产计划,全程跟踪服务客户。


胜宏科技境外营收占比约65%,为建立全球产能,正推进的定增主要是在海外布局高阶HDI及高多层板产能。


  • 其中,越南项目拟总投资18.15亿元,建设期三年,第三年开始分步投产,至第五年全部达产。项目拟建设生产人工智能用高阶HDI产品,计划年产能15万平方米。
  • 泰国项目预计总投资14.02亿元,建设期2年,第三年全部达产。项目拟建设生产服务器、交换机、消费电子等领域用高多层PCB产品,计划年产能150万平方米。


2024年,胜宏科技多层板销售量601.85万平方米,HDI销量64.69万平方米。


泰国项目多层板扩产产能相当于公司去年销量的约25%,越南项目HDI产能计划相当于去年销量的约23%。


对东南亚地区的布局,胜宏科技总裁赵启祥日前表示,“中国+N”的模式逐渐成为PCB行业的新趋势。“核心海外客户要求PCB厂商参与其全球供应网络,全球排名前列的PCB厂商基本均在东南亚投资布局。”


二级市场上,胜宏科技年内累积涨幅已超过100%,股价部分兑现公司业绩预期。


控股股东折价套现的背后,不能忽视的是上市公司的扩产困局。胜宏科技在公告中称未来三年是公司实现第二个百亿目标的关键阶段。当下,胜宏股份订单饱满与资金饥渴并存,大股东会否在关键阶段出手解困呢?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 Post

币游·国际(中国游)官方网站 – 【专访】影目科技CEO杨龙昇:三年内,AI眼镜将替代50%的手机功能

图片来源:影目科技 界面新闻记者 | 林腾 梁宝欣 “今年订单已经破了10万台了,对比之前翻了大概三到五倍,现在在加速提拉供应链,保证交付”,AI眼镜公司影目科技CEO杨龙昇对界面新闻记者说。 影目科技是一家位于成都的AI眼镜公司,2021年创立。 根据IDC最新发布的《IDC Quarterly Augmented and Virtual Reality Headset Tracker, 2025Q1》报告,在2024年全球AR眼镜市场中,影目科技在2024年出货量占比达到47.6%,销售额占比为39.7%,均排在第一。 2025年7月,影目科技还完成超1.5亿元B2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普华资本、梁溪产发集团及神骐资本。 从VR到AR,一位金融毕业生的硬科技探索 杨龙昇2013年毕业于金融专业,是一位90后。但让人意外的是,他上大二之后就自学计算机,大三就开始写代码了。“我根本不喜欢金融”,杨龙昇说。 毕业那年,他做了个让亲友意外的决定:飞赴深圳,亲眼看看柴火创客空间新购入的Oculus原型机。在创客空间,他与副总裁聊了几句后,当场拿到offer,成为了一名产品经理。 他的第一项任务很直接:拆解这台原型机,再搭配国产零部件,卖给国内最早一批VR极客。“那时候国内VR圈加起来也就一两百人,我们都算早期参与者。”他回忆。 这段经历让他摸透了硬件开发的底层逻辑。2015年前后,他与一位清华导师在北京联合创业,为PICO、暴风等头部VR品牌提供交互模组。“华为、百度都找我们做过技术支持,行业那时很热”。然而VR设备好景不长,头部甲方公司陆续退出,行业陷入了萧条。 但在这个时候,AR技术的商用曙光却逐渐显现——2016年前后,光波导技术开始落地,他判断AR眼镜可能是新方向。于是他南下深圳,加入酷派,主导消费级AR眼镜的研发。2021年,杨龙昇带着酷派的团队独立创业,正式成立影目科技。 跟许多智能眼镜公司选择带主机接入的​BirdBath路线不同,影目科技在创业之初,坚定选择一体化设计的光波导路线。影目科技介绍,他们是国内最早实现无线一体式AR眼镜量产的厂商。 2024年,影目将总部迁至成都成华区,获地方政府场景支持​(如大熊猫基地AR导览),以及供应链协同,年销量突破10万台。同年推出INMO AIR3系列(1080P双目全彩显示,支持空间计算与AI自动化购物)和INMO GO2(专注翻译场景)。 “影目凭借一体化轻量化设计和AI能力深度融合,形成技术领先优势”,杨龙昇说,这是近期资方选择持续加注影目的核心原因。 影目AI眼镜。 […]

k1体育 – 十年品牌 值得信赖 – 从手机链到汽车链,深圳领益智造正式杀入“人形机器人链”

图片来源:领益智造 界面新闻记者 | 梁宝欣 界面新闻编辑 | 林腾 6月26日,领益智造(002600.SZ)正式宣布进入机器人领域 ,并对外阐释公司在机器人业务上的产业定位 、核心优势、组装产线与产品,以及机器人应用场景落地开发的成果。 “公司将以消费电子等现有业务为基础,通过业务拓展提升能力,为机器人赛道的发展提供支撑。机器人业务将成为公司新的增长曲线”,领益智造董事长曾芳勤在接受界面新闻在内的采访时提到。 根据介绍,领益智造的目标是成为全球TOP 3的具身智能硬件制造商。公司对机器人业务的定位是“三位一体”的具身智能:一,专注核心零部件、总成研发设计;二,全方位硬件服务;三,为机器人提供完备的工业应用场景落地开发。 其中,在核心零部件、总成研发设计方面,领益智造对具身智能硬件业务做出了相应的规划,将推出零部件加工、组装,丝杠、减速器、关节、整机硬件ODM等一站式服务的核心零部件、模组服务,产品矩阵形成“百货市场”,并实现综合降本可达50%以上的系统性、全链路的“瘦身中心”。 领益智造副总裁、机器人业务负责人杨新宇表示,公司将在制造优势基础上,应用到具身智能业务,联动上下游产业链,形成生态。 6月18日,领益智造公告称,拟变更部分募集资金用途,新增募投项目“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及整机代工升级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5000万元。 这次方向确定,标志着领益智造在手机产业链、汽车产业链之后,正式进入“机器人产业链”。 在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的当下,产能不足已成为制约行业规模化落地的核心瓶颈。除此之外,领益智造管理层表示,目前行业远未实现标品化。而由于行业尚未标品化,导致内耗严重 —非标准化产品需反复进行设计与生产投入。 领益智造高级副总裁蒋萍琴认为,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相当于智能手机发展初期,未来市场空间可达十万亿规模。公司凭借工艺制程、自动化积累及全球化布局,有望在工业生产领域率先实现落地,如货物搬运、精密电子组装等场景。 据记者了解,目前,领益智造已有多条滚柱丝杆、空心杯电机、减速器、灵巧手结构件产线及核心零部件组装产线,并为客户提供从“底盘组装”、“升降模组与腰部组装”、“双臂组装”、“夹爪与头部组装”、“电气组装”、“标定”、“性能与疲劳测试”,到“外壳组装与打包”的完整整机组装服务。 公司的灵巧手组装线也已实现量产。同时,公司已为多家具身智能企业提供了多款机器人的应用落地开发和整机组装服务。 曾芳勤表示,消费电子与机器人领域在制造需求层面存在显著共性:二者均对制造精密度、一致性有严格要求,且需构建大批量生产的能力与体系化系统。在客户合作方面,公司坚持多元化,不会将业务重心单一押注于某一家客户。 谈及机器人业务的规模化节点,她指出不同模组的规模化标准存在差异,通常年产30万个以上即可实现规模化运营。 据了解,领益智造已与国创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近期,双方已就意向订单达成一致,领益已向国创中心发出“百台”意向订单,支撑领益机器人“双百”计划的同时,双方共同推进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场景落地应用能力,并由领益为国创中心机器人提供关键零部件。此外,领益智造年内还与智元新创、强脑科技、越疆科技等具身智能客户建立合作。 […]

南宫・NG体育全新升级,打造专业运动体验 – 速腾聚创汽车大客户选择纯视觉和自研,激光雷达押注机器人新生意

界面新闻记者 | 张熹珑 车企在激光雷达和纯视觉之间的路线之争,导致上游供应商业绩出现波动。5月30日晚间,速腾聚创发布一季度财报。期内,实现总营收约3.28亿元,按年减少9.2%。 公司此前一路高歌猛进的激光雷达销量出现了“失速”:一季度,激光雷达销量同比减少9.8%至10.86万台,主要由于用于ADAS应用的激光雷达销量减少16.8%至9.67万台。 这一变动很大程度来自其头部客户小鹏汽车激烈转变的技术路径。小鹏汽车是国内最早在量产车上搭载激光雷达的企业,2021年上市的小鹏P5就搭载了大疆旗下览沃科技的车规级激光雷达。2022年以来,小鹏G9、P7i、G6、X9四款车型也分别搭载了速腾聚创的激光雷达。 但2024年以来,小鹏汽车释放出告别激光雷达的信号,当年7月推出的P7+采用纯视觉方案;今年更坚定转为视觉路线的拥趸,5月28日上市的小鹏MONA M03 Max同样去掉了激光雷达,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同日提到,如今摄像头能力大幅提升,清晰度超过人眼,只要车端算力充足,视觉传感方案的响应速度可以比包含激光雷达的融合方案快数倍到10倍。 小鹏汽车计划选择“更强大的大脑”而不是“聪明的眼睛”,即更依赖算法和算力而不是激光雷达。何小鹏认为,激光雷达的优势在于能降低智能辅助驾驶软件算法的开发难度。过去,多种感知设备融合是最优方案;但技术发展到大算力、大模型阶段,视觉路线的价值开始提升。 传导到上游,则是销量下降。速腾聚创CEO邱纯潮在Q1财报会上提到,ADAS的下降,主要受两个客户影响,“一个是某新势力企业的策略问题,去年他们在L2+自动驾驶上采用纯视觉方案。另外一个客户采用自研激光雷达。这两个客户占了去年Q1营收接近60%。” 邱纯潮透露,这两家客户的选择和影响事实上在去年下半年已经发生,但是按照行业周期,下半年的出货量明显大于上半年,因此体现不明显。 不过,在当前国内已落地、具备一定装机量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中,激光雷达方案仍是主流。据Yole Group预测,在中国头部车企的推动下,2025年全球激光雷达交付量预计突破300万台。 Yole Group《2025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激光雷达品牌占据92%全球市场份额,其中速腾聚创以26%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一,年销量达到51.98万台。该公司同时为2024年全球乘用车激光雷达销量第一、2018年-2024年ADAS累计销量第一。 目前为止,速腾聚创已与全球30家合作伙伴推进超过100个车型量产落地。邱纯潮表示,在吉利、比亚迪等客户推动下,激光雷达仍快速上量,填补了营收缺口,预计全年ADAS产品保持高速增长。 另外一个增长极来自Robotaxi。Robotaxi的规模化量产落地带来两个趋势变化:一方面对激光雷达的需求数量增加,另一方面对于性能、尺寸、价格等各方面有了更高要求。今年以来,小马智行、滴滴自动驾驶等企业均与速腾聚创公开量产车型合作计划。财报显示,新一代车型单车搭载4-6颗E1,计划于今年下半年陆续量产交付。 不过,邱纯潮亦坦言:“在现在这么卷的中国汽车市场,纯靠车载业务是很难的。对于速腾现阶段来说,公司能不能赚钱很重要。所以过去一年里,我们将重心更多放在了海外拓展和机器人及机器人创新业务的发展上。目前来看,这些努力在业务成果上已经开始突显,落地到财务数据上还需要一定时间。” 机器人应用被视为具有汽车级潜力的新市场。一季度,公司用于机器人及其他的激光雷达销量达1.19万台,增速高达183.3%;实现收入7340.3万元,同比增长87.0%。 公司方面向界面新闻表示,会在下半年开始大规模交付,“目标还是抢占机器人市场。” 今年1月,速腾聚创宣布了AI机器人战略,推进具身智能业务,并在3月发布机器人视觉品类Active Camera的首款产品AC1及AI-Ready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