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乐天使(中国·堂)官方网站 – 控股股东折价套现17亿背后:胜宏科技的资金困局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记者 | 张艺


业绩持续向好、股价站上高位的PCB(印制电路板)龙头胜宏科技(300476.SZ)遭遇控股股东的大手笔减持。


5月30日晚间,胜宏科技公告,控股股东深圳市胜华欣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胜华欣业”)通过询价转让方式转让2,572.9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98%,询价转让价格为65.85元/股,交易金额达16.94亿元。


这笔转让因高比例、大幅折价引发市场关注。


胜宏科技最新收盘价86.48元/股,逼近历史高位,转让价相当于打了7.6折,较定价日(5月26日)收盘价亦折让18%。22家接盘方刚到手的股份,账面已浮盈超过30%,即约5.31亿元。


胜宏科技基本面向好,大股东称转让原因为“自身资金需求”,但未披露具体用途,市场对大幅折价转让的动机仍存疑虑。


值得注意的是,胜宏科技自身资金缺口颇大。公司正在推进19亿元定增计划,主要用于产能扩张和补充流动资金。


“当前订单的能见度是两个月左右。”胜宏科技证券部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目前订单饱满。公司认为“产能的升级和扩充势在必行”。


22家接盘机构浮盈超30%


胜宏科技从事高密度印制线路板(PCB)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高端多层板、HDI(高密度互连线路板)、FPC(柔性印制电路板)、软硬结合板等。根据Prismark数据,2024年公司位列全球PCB供应商第13名,此前为第20名。


出让方胜华欣业为实控人陈涛控制的企业,与胜宏科技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刘春兰、陈勇为一致行动人。


此次转让后,实控人及一致行动人所持股份比例由34.62%下降至31.64%。


转让方式为询价转让,不会通过集中竞价方式进行,即有特定的接盘方,对二级市场影响有限。受让方在6个月内不得转。


折价是询价转让的常见操作,一方面吸引了机构快速参与,同时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二级市场的冲击。


同时,高折价通常被市场解读为股东信心不足,或资金链紧张。不过由股价走势可见,市场对此次股权转让短期并不担忧。自胜宏科技5月23日首次披露询价转让计划以来,胜宏科技股价连收五阳,至今累积上涨14.26%。


尽管短期影响无忧,但中长期来看则存在不确定性。


受让方为22名机构投资者,近3%的股份被合格境外投资者、基金管理公司、私募基金管理人、证券公司四方机构“分而食之”。这些机构多为各领域的知名机构。


  • 在此次转让中,私募占了大头,共11位,合计受让股份1000.53万股,占了近四成。最大受让者为深圳永冠基金,拿下606万股,金额3.99亿元,占比0.70%;最小的受让方为浙江睿久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只分得3万股。
  • 基金公司包括睿远基金、诺德基金、财通基金、汇安基金四家,共受让610万股。
  • 两家券商参与其中,包括国泰海通和广发证券,各获515.70万股和180.70万股。
  • 外资机构共5位,包括摩根士丹利国际股份有限公司、J.P. Morgan Securities plc、UBS AG(瑞银集团)等共获266万股。


胜宏科技本次股东询价转让受让方(2025年5月30日)


大幅折价背后,或透露出胜宏科技实控人陈涛对资本的妥协。


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离不开机构资金的参与,有了诸多机构“大佬”的背书,投资者也更易追随其中。


接盘最多的私募二级市场操作更为灵活,私募参与后,或更有动力为胜宏科技的股价“抬轿”。不到一周便有超30%的收益,已让这些机构尝到了甜头。


对散户投资者来说,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财务投资的机构股东有着明显的获利退出诉求。因此,待6个月的锁定期结束,胜宏科技股价走势或受此制约。


资金缺口凸显,急需“输血”


控股股东套现约17亿元的资金用途未明,市场猜测纷纷。由胜宏科技公开信息显示,公司在快速扩张期,急需“输血”。


首先,30亿元投资计划压顶。


5月13日胜宏科技披露了2025年投资计划,公司拟使用不超过30亿元,用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购买。投资范围包括新厂房及工程建设、设备购置、自动化产线改造升级等投资事宜。


截至公告日,胜宏科技已投资2.52亿元,这意味着还需要不超过27.48亿元来投资。


胜宏科技表示,投资的资金来源为公司及子公司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


其次,与投资计划相比,胜宏科技账上货币资金捉襟见肘。


近两年,胜宏科技账上货币资金在不断下行。2023年末,公司还有21.41亿元货币资金,到2025年一季度末,已降至13.30亿元。


截至一季度末,公司短期借款余余额为4.68亿元,长期借款余额为28.54亿元。公司货币资金余额远小于银行借款余额。


货币资金余额不到今年投资计划的一半,胜宏科技急需其他方式来筹资。同时,公司资产负债率已达到52.54%,显著高于42%左右的行业平均值。


再次,定增难填资金缺口。


胜宏科技正推进一起不超过19亿元的定增,其中有5.5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显然,这并不能完全满足资金需求。


不仅如此,定增拟投向的两大东南亚项目——越南胜宏人工智能HDI项目和泰国高多层印制线路板项目,计划总投资额32.18亿元,此次拟募资投入金额13.50亿元,同样还有18.68亿元的资金缺口需要解决。


公告称,两大项目的资金缺口由公司以自有或自筹资金解决。


胜宏科技2024年拟定增募资计划


面对一个又一个的资金缺口,若控股股东将套现资金用于上市公司,则此减持并非利空。


目前,胜宏科技并未披露相关控股股东资金用途公告。


订单饱满,急于海外扩产


中长期如何走,还要看胜宏科技基本面表现。


从行业层面来看,AI的爆发推动PCB行业景气度持续上升。


PCB有“电子产品之母”之称,广泛应用于通讯电子、消费电子、计算机、新能源汽车电子等领域。AI服务器和HPC系统已成为推动低损耗高多层板和HDI板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根据Prismark数据,2023-2028年全球AI/HPC服务器系统的PCB市场规模(不含封装基板)年均复合增速达到32.5%,远超其他领域PCB市场规模增速。到2028年,这一规模将达到31.7亿美元。


从胜宏科技自身来看,客户稳定,订单饱满,业绩增长确定性较高。


2024年自胜宏科技将重心转移动AI赛道以来,公司业绩上升,2025年一季度更是超出市场预期。


一季度,胜宏科技实现营业收入43.12亿元,同比增长80.31%;归母净利润9.21亿元,同比大增339.22%。这一趋势还在继续。


公司多层板、HDI产品均取得了较大规模的在手订单,公司在手订单的消化周期通常在60-90天。公司订单需求旺盛,产能的升级和扩充势在必行。”胜宏科技在日前回复交易所问询函时表示。


“目前公司在手订单饱满,订单能见度较高,产品良率持续改善中,利润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在日前投资者交流时表示,胜宏科技高管表示。


胜宏科技销售毛利率在持续提升。公司一季度销售毛利率已达到33.37%,较去年的22.72%上升了超过10个百分点。



据了解,胜宏科技已进入英伟达、AMD、英特尔、特斯拉、微软、博世、台达等企业的供应链。


界面新闻发现,胜宏科技的客户集中度并不高。从2024年年报来看,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总额占比约20%,其中第一大客户占比5.73%,同比基本持平。


胜宏科技5月30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深度参与国际头部大客户新产品预研,从产品规划到技术能力提升,再到扩产计划,全程跟踪服务客户。


胜宏科技境外营收占比约65%,为建立全球产能,正推进的定增主要是在海外布局高阶HDI及高多层板产能。


  • 其中,越南项目拟总投资18.15亿元,建设期三年,第三年开始分步投产,至第五年全部达产。项目拟建设生产人工智能用高阶HDI产品,计划年产能15万平方米。
  • 泰国项目预计总投资14.02亿元,建设期2年,第三年全部达产。项目拟建设生产服务器、交换机、消费电子等领域用高多层PCB产品,计划年产能150万平方米。


2024年,胜宏科技多层板销售量601.85万平方米,HDI销量64.69万平方米。


泰国项目多层板扩产产能相当于公司去年销量的约25%,越南项目HDI产能计划相当于去年销量的约23%。


对东南亚地区的布局,胜宏科技总裁赵启祥日前表示,“中国+N”的模式逐渐成为PCB行业的新趋势。“核心海外客户要求PCB厂商参与其全球供应网络,全球排名前列的PCB厂商基本均在东南亚投资布局。”


二级市场上,胜宏科技年内累积涨幅已超过100%,股价部分兑现公司业绩预期。


控股股东折价套现的背后,不能忽视的是上市公司的扩产困局。胜宏科技在公告中称未来三年是公司实现第二个百亿目标的关键阶段。当下,胜宏股份订单饱满与资金饥渴并存,大股东会否在关键阶段出手解困呢?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 Post

欧博体育 – 皇家马德里 官方合作伙伴 – AI人才缺口扩大,香港再出手面向内地“抢人才”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张熹珑 经济转型、科技发展和数字化趋势正在改变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要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香港加速“抢人才”步伐。 “2025香港国际人才职业博览会”第二季于6月28日举办。该系列活动为今年首创,由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提供指导和支持。其中,第二季聚焦“创新科技、工业制造与智慧城市”,涵盖人工智能、金融经济与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共吸引超过50家企业参展。活动当天有近5000名人士现场求职。 人才招聘背后折射的是区域的产业布局。近年来,港府多次投入重金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希望在AI浪潮中不缺席。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会上提及,随着大型创科基建陆续落成,香港产业生态将更趋多元,对专业创科人才的需求亦日益殷切,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方向尤为紧缺。 港府大力推动创科产业发展,但人才高度短缺、供不应求的情况加剧。据香港劳工及福利局于去年11月发布的最新一轮人力推算报告,预计到2028年,香港整体人力短缺达18万人。其中,政府大力发展的创新及科技产业的短缺较明显,每个产业缺口均超过5000人。预计到2028年,熟练技术人员缺口将达到6万至6.5万。 该报告指出,创科业界的人力需求预计将由2023年的6.02万人增至2028年的9.64万人,并于2030年超过10万人。预计至2028年,创科业界将面临1.8万至2.3万人的人力短缺,高需求职业包括项目经理、数据分析师,以及人工智能、新能源科技、微电子及制药等领域的创科专才。 这一需求亦从6月28日的招聘会上反映出来。现场,多家企业开放了开放AI工程师、IT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师、投资策略专家等岗位的招聘。 佰模云三维科技(香港)有限公司于2024年入驻香港科学园区,并设立AI研发中心,主要服务建筑领域、城市更新及改造领域,此次需要招聘大语言模型的开发师。 公司事业部执行董事施鑫伟向界面新闻表示,目前研发部门在职的仅有一位应届生,“来香港主要想开发一套AI大模型。但从去年10月落户到现在,工资开到4万多了都没招到合适人选。香港这部分的人才太短缺,计划借助招聘会招揽5-6名研发人员。” 上述香港劳工及福利局报告提及,在创新科技行业,2023年香港职位空缺率达到13%。从细分赛道来看,研发成果商业化活动等其他领域的就业人数最少,仅1.05万人,比重20%;最多为公共机构及高等教育机构研发活动,达2.76万人,比重53%。 佰模云三维科技(香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技术总监林锋告诉界面新闻,难以招聘合适人员也跟岗位门槛相关。建筑领域AI应用垂直性强,人才岗位和需求很精确,更多需要针对多模态模型、大语言模型进行开发的技术人员,不是大范围的计算机专业人员或有数据分析经验的人员就能胜任。 素来以服务业见长的香港在科技赛道发力较晚,此前人才主要流向金融、法律等行业。阿里云智能(亚太北及东南亚大区)资深顾问、国际数据产业联盟主席车品觉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指出,香港跟内地科创存在明显差距,一个原因在于两地教育模式。内地可以找到很多垂直类型的人才,对行业有非常深的认识;而香港的人才综合性更强。 “事实上,早些年,香港学生甚至不愿意报读计算机这个专业。这几年港府大力推动后,学生和家长才对创科有所改观。但问题在于,这个领域最关键的是大概有十年经验的工程师,例如数据行业需要的架构师,这也是香港当下急需的,一个捷径是让内地有经验的人士填补这个空缺。”车品觉说。 车品觉此前在内地工作、生活超过10年,曾就职于阿里云、eBay等公司。2016年,他回到香港,“和杭州到香港,转变太大了。内地早几年已经在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云端,而香港数字经济连影子都没有。企业很需要创科人才,而单拎AI来看,人才就更难求了。” 人才跨境流动有望为香港创科提供支撑。香港劳动人口在2019年至2022年间连续四年下跌,为了“抢人才”,港府自2022年底推出一系列措施扭转劳动力的下跌趋势,其中“高才通”尤为引人瞩目。2024年10月,“高才通”内地高校名单再扩容,从13所增加至22所。 据香港入境事务处数据,2024年至今年一季度,根据高才通计划获批来港的人数达到5.02万人,其中中国内地达4.76万人,占比约95%。 施鑫伟提及,当天投递简历和面试的人士主要是“高才”或“优才”,或者在香港读书毕业后通过IANG签证想留下发展的,其中还有超过10年经验的人士。 香港求职招聘平台CTgoodjobs董事王清提到,综合市场数据显示,创科行业是目前招聘及求职市场的焦点,信息科技、电子商务行业已经连续两年成为收入最高的行业,当中一般员工及管理层的月入中位数,分别达到3.1万及5.5万港元。这反映目前市场对创科人才的需求非常殷切,亦体现出越来越多企业愿意投放资源,提升创新科技的应用水平。 […]

好博(中国)体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网站 – 白云山能打造下一个金戈吗?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 | 李科文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白云山给国产“伟哥”——金戈(西地那非)找了个接替者。 6月6日,白云山公告,分公司白云山制药总厂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关于他达拉非片(2.5mg、5mg)的《药品注册证书》。 就在去年,2024年,白云山制药总厂已收到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关于他达拉非片10mg、20mg的药品注册证书。 他达拉非的原研为美国礼来公司,分别于2002年11月、2003年11月在欧盟、美国获批,于2004年12月在中国获批上市。他达拉非是磷酸二酯酶 5(PDE5)抑制剂,与西地那非相似,也主要用于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 年销售额超十亿的单品金戈由白云山内部的医药销售公司负责推广。他达拉非该如何推广白云山内部或暂未确定。其中,是否交由金戈团队推广也未有定数。6月6日,白云山医药销售公司相关负责人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他达拉非为处方药,目前还没有收到相关推广需求。 他达拉非可以被视为白云山金戈销售额见顶后的产品线补充。与西地那非相比,他达拉非可以被视为二代产品,具有剂量更低、半衰期更长、药品持续时间更久及不受高脂饮食、饮酒影响等优势。即患者可以在服药后的一天半内无需担心药物时效的问题。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国市场,他达拉非的表现一直不如西地那非。此外,他达拉非也已形成院内受限、院外竞争激烈的双重市场格局。白云山想把他达拉非卖成下一个爆品并不容易。 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直接压缩了他达拉非的院内市场的天花板。院内市场由公立医院和非公立医院组成。 界面新闻记者李科文制图 非公立医院销售情况暂未有单独的公开数据。但从公立医院和整体的大医院市场来看,他达拉非市场规模并不大。据米内网数据,2024年,他达拉非片在国内公立医院的销售额仅为人民币1.86亿元。 在集采推行之前,原研药希爱力几乎垄断了院内市场。但自2020年被纳入集采以来,市场格局迅速变化。 界面新闻记者根据摩熵医药数据库统计分析得出,从销售额来看,虽然希爱力凭借较高单价仍保持领先地位,但仿制药依托集采和低价策略已实现销量上的反超。 据摩熵医药数据库,2021年,他达拉非公立医院端年销售额约为1亿元,两位集采中标者江苏天士力帝益药业和长春海悦药业共占据约74.2%的市场份额。 到2024年,从销售额来看,希爱力仍处于第一。据摩熵医药数据库,2024年,全国医院(大医院)渠道他达拉非的总销售额为1.42亿元,其中希爱力占比30.14%,天士力的蒂欣为29.77%,长春海悦的蔓狮为13.7%。 界面新闻记者李科文制图 […]

摩根娱乐|品质驱动体育发展,专注打造竞技直播未来 – 创始团队套现19亿离场,奇瑞接盘能助鸿合科技重生吗?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记者 | 张艺 上市刚满6年,鸿合科技(002955.SZ)邢氏兄弟等创始团队在分批套现后,即将放弃控制权,全身而退了。 6月11日,停牌四个交易日的鸿合科技公告,合肥瑞丞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瑞丞”)拟以15.75亿元收购公司25%股份,同时,创始人之一张树江放弃剩余7.55%股份的表决权。 交易完成后,鸿合科技进入无实际控制人状态,合肥瑞丞将成为间接控股股东。 界面新闻发现,这是一次教科书级别的资本退场。IPO前,来自关联公司的业务激增助推上市,关联股东突击入股坐享上市红利;上市后,业绩不达预期,资本股东减持退出;创始股东也步步为营,从移交管理权,到分批减持,再到特别分红,直至此次离场。 在这场资本游戏中,创始团队邢修青、邢正、王京、张树江四人合计套现19.23亿元,留下了营收三连降的公司。 然而,这对鸿合科技来说,或许不是坏消息。如此重大变更,新的资本力量加入,对业绩连年下行的鸿合科技来说,或许是转机。 接盘方为奇瑞系公司,市场对后续其可能带来的变化有期待,也有犹豫。公司股票6月11日复牌“一”字涨停,6月12日高开低走,收出长阴,最新股价26.65元/股,最新市值63亿元。 “现在还是原来的管理模式,主营业务没有变化。”鸿合科技证券部人士回应界面新闻称,控制权变更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变化以后续披露的信息为准。 创始团队套现19亿全身而退 鸿合科技是国内较早的从事教育信息化的公司,成立于2000年,2019年5月于深交所上市,主营产品为智能交互平板。 公司创始团队共四人,四人原是一致行动人,后邢氏兄弟与王京、张树江解除一致行动关系。目前实控人为邢修青、邢正兄弟。 协议转让前,四人合计持股比例52.96%。邢氏兄弟为一致行动人,直接和间接持股比例31.82%,王京、张树江各持股11.07%和10.06%。 本次协议转让后,瑞丞基金持股比例25%,创始团队虽不是一致行动人,但合计持股比例仍有27.96%。 因此,为保证控制权的稳定,张树江放弃表决权,四人也出具《关于不谋求上市公司控制权的承诺函》,瑞丞基金取得控制权。 此次转让中,邢氏兄弟套现最多,邢修青控制的鸿达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达成”)转让价款6.12亿元,邢正套现6.30亿元。王京和张树江分别套现1.74亿元和1.59亿元。 其中,邢修青的交易比例超出了限售承诺——即在担任董事或高管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得超出直接或间接持有股份总数的25%。为此,邢修青还申请了豁免限售承诺。 王京和张树江则是以25%的比例卡线转让。邢正不属于公司董事或高管,不受此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