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娱乐|品质驱动体育发展,专注打造竞技直播未来 – 创始团队套现19亿离场,奇瑞接盘能助鸿合科技重生吗?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记者 | 张艺


上市刚满6年,鸿合科技(002955.SZ)邢氏兄弟等创始团队在分批套现后,即将放弃控制权,全身而退了。


6月11日,停牌四个交易日的鸿合科技公告,合肥瑞丞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瑞丞”)拟以15.75亿元收购公司25%股份,同时,创始人之一张树江放弃剩余7.55%股份的表决权。


交易完成后,鸿合科技进入无实际控制人状态,合肥瑞丞将成为间接控股股东。


界面新闻发现,这是一次教科书级别的资本退场。IPO前,来自关联公司的业务激增助推上市,关联股东突击入股坐享上市红利;上市后,业绩不达预期,资本股东减持退出;创始股东也步步为营,从移交管理权,到分批减持,再到特别分红,直至此次离场。


在这场资本游戏中,创始团队邢修青、邢正、王京、张树江四人合计套现19.23亿元,留下了营收三连降的公司。


然而,这对鸿合科技来说,或许不是坏消息。如此重大变更,新的资本力量加入,对业绩连年下行的鸿合科技来说,或许是转机。


接盘方为奇瑞系公司,市场对后续其可能带来的变化有期待,也有犹豫。公司股票6月11日复牌“一”字涨停,6月12日高开低走,收出长阴,最新股价26.65元/股,最新市值63亿元。


“现在还是原来的管理模式,主营业务没有变化。”鸿合科技证券部人士回应界面新闻称,控制权变更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变化以后续披露的信息为准。


创始团队套现19亿全身而退


鸿合科技是国内较早的从事教育信息化的公司,成立于2000年,2019年5月于深交所上市,主营产品为智能交互平板。


公司创始团队共四人,四人原是一致行动人,后邢氏兄弟与王京、张树江解除一致行动关系。目前实控人为邢修青、邢正兄弟。


协议转让前,四人合计持股比例52.96%。邢氏兄弟为一致行动人,直接和间接持股比例31.82%,王京、张树江各持股11.07%和10.06%。


本次协议转让后,瑞丞基金持股比例25%,创始团队虽不是一致行动人,但合计持股比例仍有27.96%。


因此,为保证控制权的稳定,张树江放弃表决权,四人也出具《关于不谋求上市公司控制权的承诺函》,瑞丞基金取得控制权。


此次转让中,邢氏兄弟套现最多,邢修青控制的鸿达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达成”)转让价款6.12亿元,邢正套现6.30亿元。王京和张树江分别套现1.74亿元和1.59亿元。


其中,邢修青的交易比例超出了限售承诺——即在担任董事或高管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得超出直接或间接持有股份总数的25%。为此,邢修青还申请了豁免限售承诺。


王京和张树江则是以25%的比例卡线转让。邢正不属于公司董事或高管,不受此限制。


转让定价为每股26.6227元,与市场收盘价相比,并不低。鸿合科技停牌前的收盘价为25.49元/股,转让价似乎略有溢价,实则低于发行价。


二级市场上鸿合科技的股价长期低于发行价(52.41元/股),6月11日公司股价涨停后,才刚刚站上发行价,后复权收盘价52.75元/股。


原始股东的持股成本远低于发行价,如此套现获利依然不菲。


鸿合科技此次股份转让情况(2025年6月)  图源:公告


在离场之前,创始人团队还薅了一把上市公司的“羊毛”。


2025年3月,鸿合科技实施了一次特别分红,向全体股东每10股拟派现12.81元(含税),共派发3.00亿元。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2.22亿元,此次分红是去年净利润的135%。


以持股比例计划,约1.18亿元的分红落入了创始团队的口袋。


创始团队的离场之心早有端倪。2021年起,创始人逐渐退居幕后。


  • 2021年王京卸任总经理职务。
  • 2023年邢修青和张树江分别卸任董事长职务和副董事长职务。
  • 董事长一职由原总经理、董秘孙晓蔷接任,此人是经济专业出身。


2024年一季度,王京、张树江二人便通过协议转让分别套现2.09亿、1.39亿元。


加上本轮协议转让规模,创始团队合计套现19.23亿元,彻底退出鸿合科技的管理。


需要留意的是,一旦交易完成,创始团队今年便卡线或超线转让股份,所持剩余股份比例仍高,未来几年是否依然有协议转让计划?


2024年3月王京、张树江协议转让情况


业绩三连降的两大原因


创始团队无心恋战与鸿合科技业绩表现有着直接关系。


鸿合科技上市六年,业绩两年在增,四年在降。尤其是近两年以来,在教育市场预算紧缩、竞争加剧之下,公司处于营收和净利润双降趋势。


营业收入方面,鸿合科技三连降,由2021年的峰值58.11亿元降至2024年的35.25亿元。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5.10亿元,同比下滑7.40%;归母净利润只有585.05万元,同比大降76.67%;扣非归母净利润更是亏损近300万元。


鸿合科技营业收入情况   来源:wind


首先,业绩下滑与行业竞争加剧、产品技术迭代相关。


近年来,鸿合科技在交互平板的竞争中落于下风。“鸿合早期是日立投影仪中国区总代起家,之后自研了电子白板,进教育行业很早,当了十几年的电子白板行业老大,是一家积累不错的公司。”一位智能交互产品从业人员告诉界面新闻,之后电子白板的路线被液晶交互大屏路线反超了。


据了解,2015年起,多媒体市场技术更迭,液晶交互平板取代了投影白板成为行业主流。鸿合的合作伙伴之一日立也退出投影市场。


传统投影业务萎缩后,鸿合科技不得已转型至液晶交互平板领域,但遭希沃、MAXHUB品牌的挤压,已失去了往日的领先优势。


其次,大客户的进退左右了公司的业绩。


上市后的业绩大幅波动并非没有预兆。IPO前,界面新闻独家发现,


2017年鸿合科技与智能交互显示品牌商Promethean(以下简称“普米”)公司建立了OEM/ODM合作关系,并为其大规模生产智能交互平板产品。


2017年合作首年Promethean就为鸿合科技贡献了5.03亿元营收,占比13.93%;2018年贡献9.38亿元,营收占比上升至21.4%。这种业务关系对鸿合科技的业绩增长起到了关键作用。


鸿合科技2017年和2018年分别实现营收增长超过30%和超过20%,同期归母净利润为2.04亿元和3.36亿元,同比增长230.84%和64.55%。


另一方面,鹰发集团作为除创始团队外的最大股东,于上市前突击入股鸿合科技。知名投资人卫哲是鹰发集团的最终受益人,在2017年至2020年出任鸿合科技董事。


新客户与新股东之间存在交集。Promethean当时是香港交易所上市公司福建网龙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网龙”)的全资子公司,卫哲曾与网龙公司曾成立合资公司,并担任合资公司董事,卫哲还曾与网龙公司合作投资91无线,获利颇丰。


向上的业绩为鸿合科技敲开了上市之门。


然而,2019年上市首年,鸿合科技便增收不增利,归母净利润下滑6.58%;次年更是营收净利润双降,归母净利润当年只有8,166.33万元,同比降幅74%。


上市后,鸿合科技不再披露与Promethean之间的具体经营往来数据。


资料显示,自2022年下半年开始,鸿合科技不再为原第一大代工客户普米提供代工服务,而专注于自有品牌“Newline”的成长。


“交互大屏行业,2024年Newline全球市占率约6.1%,普米市占率约4.9%,都是市占率较高的品牌。”上述智能交互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


可见,两大品牌失去其一,对鸿合科技确有一定影响。公司也是自2022年起营收开始下滑的。


与普米“断交”之时,资本鹰发集团同步退场,接连提出四轮减持计划。上市之初,其持股比例为7.29%。


  • 在2020年限售股解禁首年,鹰发集团便提出减持计划,拟减持不超过总股本的1.80%。但首次未减持。
  • 2022年4月,鹰发集团再次提出减持计划,这次合计减持了总股本的2.23%,套现1.18亿元。
  • 2022年10月起,上次减持刚完成,鹰发集团开启第三轮减持。此轮共减持总股本的3.56%。
  • 2023年,鹰发集团又提出第四轮减持,此后这位股东退出了鸿合科技十大流通股名单。


新股东如何跨界整合?


业绩承压、创始团队退出的鸿合科技因奇瑞的介入而带来了想象空间。从股价复牌涨停又大跌可以看出,二级市场对后市有所迟疑。


合肥瑞丞的控股股东为芜湖奇瑞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奇瑞资本),奇瑞资本持有合肥瑞丞80%股权,奇瑞资本的股东为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各持50%股权。


 


 


合肥瑞丞的股权结构


奇瑞今年在资本市场还有另两大动作。2025年2月,奇瑞汽车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3月,奇瑞又以4.13亿元收购科创板上市公司万德斯(688178.SH)。万德斯是一家环境治理企业。


不可忽视的是,奇瑞作为汽车行业知名企业,其优势领域与鸿合科技现有主营业务差距较大,万德斯同样如此。各方之间如何协同还是未知之数。


拿下鸿合科技的控股权目的,合肥瑞丞表示是看好公司所处行业与上市公司未来发展前景。


新股东对鸿合科技的整合势在必行。


公告显示,瑞丞基金没有在未来12个月内改变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的计划,不过,公告也指出,“不排除根据上市公司实际情况在未来12个月内对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的资产和业务进行出售、合并与他人合资或合作、或上市公司拟购买或置换资产”。


这意味着,年内鸿合科技或存在重组的可能。


鸿合科技急需业绩来支撑估值。公司颓势何时扭转,后续还要看新股东实质性的落地动作。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 Post

球友直播-足球篮球体育直播平台 – “算力新贵”协创数据70亿抢购服务器,财务高压警报拉响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记者 | 张艺 算力租赁新秀协创数据(300857.SZ)正将自身推向一场高风险高回报的赌局。 5月28日,协创数据公告,公司拟向多家供应商采购服务器,合同总金额预计不超过40亿元,公司购买服务器主要用于算力租赁服务。 这是继今年3月初30亿元采购后,近三个月来第二次大规模投入。 界面新闻发现,协创数据加速狂奔的算力租赁业务背后,财务高压警报已拉响,同时公司还面临采购风险、业绩兑现两大问题。 首先,近70亿元的重金投入,对协创数据来说不是个小数目,公司去年营收也才70亿出头。公司财务压力陡增,资产负债率由2024年末的55.66%大幅上升至2025年一季度末的65.80%,增加超过10个百分点。 最新一批设备的交付就在7月,资金支付周期较短,届时,协创数据资产负债率或继续上升。公司如何在业务扩张的同时保持财务的稳健呢? 其次,在国际贸易纠纷之下,服务器采购渠道是否通畅,也是协创数据需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首批30亿元算力服务器是否已完成交付并投入使用?未来算力租赁业务何时能贡献业绩? “算力业务放量会在下半年。”协创数据证券部人士回应界面新闻称,公司目前算力业务供不应求,订单饱满。因此推进第二批采购。 二级市场对算力业务的拓展给出肯定态度。协创数据股价连涨两日,涨幅12.29%,最新股价80.04元/股,最新市值27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当下正值协创数据高管层的集体减持窗口期,叠加控股股东年内套现6亿元背景,市场隐忧难消。 急速扩张推高财务杠杆 协创数据为消费电子制造业起家,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大在算力服务领域的布局及建设投入。 协创数据高管表示,当前中国能够支撑大模型训练的高端智算中心相对较少,高端算力相对不足。协创数据将抓住机遇,打造万卡集群的智算中心。 近三个月,公司两次披露算力资产购买公告,合计金额不超过70亿元。 协创数据对算力业务的期待颇高。公司认为,本次交易完成后,将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要素支撑,对公司开拓市场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

九球体育(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 大象起舞!工业富联两大业务齐爆发,但三个风险隐现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记者 | 张艺 算力硬件龙头工业富联(601138.SH)两大主营业务同步爆发,上半年业绩超出市场预期,大赚约120亿元。 受业绩利好影响,工业富联7月8日股价高开高走,放量涨停,这是这家超5000亿市值巨头近四个交易日斩获的第二个涨停板。 业绩高增长能否延续?工业富联证券部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称,具体见公告。工业富联董事长、总经理郑弘孟明确表示,从客户订单能见度及需求来看,“全年订单增长十分强劲”。 财报发布后,多家券商火速评级,并上调业绩预期。据界面新闻不完全统计,过半机构预计工业富联全年净利润有望突破300亿元。 然而,业绩狂欢背后,三大风险指标仍悬顶。激增的存货、骤降的现金流以及毛利率创新低后会否止跌,这些都需要在工业富联的中报中找到答案。 三大产品带飞业绩 工业富联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19.58亿元至121.58亿元,同比上升36.84%到39.12%。 其中二季度增速远优于一季度。工业富联预计二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为67.27亿元至69.27亿元,同比增长47.72%到52.11%。 界面新闻发现,工业富联的业绩由三大核心产品拉动——AI服务器、云服务商服务器和800G交换机。 工业富联旗下有着三大主营业务,分别为云计算、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营收占比不足0.5%,公司业绩主要看另两大业务,然而,业务结构近两年有所变化。 工业富联2023年各业务营收占比情况 制图:界面新闻记者   工业富联2024年各业务营收占比情况 制图:界面新闻记者 首先,云计算业务上升为第一大业务。 此前,云计算业务占比在四成左右。随着AI需求的爆发,公司云计算业务在2024年大增超60%至3,193.77亿元,业务占比一举超过半壁江山,来到了52.43%。 今年上半年,云计算业务继续高增。“公司云计算业务在二季度实现高速增长,整体板块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50%。”工业富联表示。 […]

一竞技官网 – 从一开始·竞无止境 – 中达安三年两次易主,新实控人能否助公司走出连亏泥潭?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 | 张艺 国资接盘才两年半,工程监理企业中达安(300635.SZ)又要易主了,这次引入的是民营资本。 在济南市历城区财政局入主期间,中达安业绩仍不乐观,近一年又一期持续亏损。厦门建熙兴成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厦门建熙”)以3.66亿元的“抄底价”拿下这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能扭转中达安颓势吗? 界面新闻查询发现,厦门建熙背后是北京和达信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信立集团”),这是一家有着投资并购背景的企业,立志要做“中国的丹纳赫”,目前旗下有着新能源、医药等业务,但布局实业时日尚浅。 受易主消息刺激,中达安6月26日复牌首日股价20%涨停,但次日却大跌6.65%。 “控股股东(历控帝森)有自己的考虑,他们没有卖,只是转让了控制权,还是公司第二大股东。”对易主一事,界面新闻记者致电中达安,公司证券部人士回应称,定增事项目前还在筹划阶段,之后相关进展情况会按时披露,具体留意公告。 两次易主成本相差近一倍 中达安此次是通过定增发行股份的方式来更迭控制权的。 公告称,中达安与厦门建熙签署股份认购协议,公司拟以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向厦门建熙发行不超过4,204.02万股股份,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66亿元,增发价格为8.70元/股。 厦门建熙以现金方式参与认购。其此前未持有中达安股份,按本次定增数量上限计算,本次发行后,厦门建熙持有公司股份数量占比达23.08%。 同时,济南历控帝森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全文称“历控帝森”)本持有中达安10.01%的股份,并控制9.12%的表决权,合计控制公司19.13%的表决权。发行后,历控帝森持股比例将降低到7.70%,通过表决权委托的方式控制公司7.02%,合计表决权比例将降至14.72%。 厦门建熙将成为中达安的控股股东,王立将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这是中达安近三年来第二次易主,上次发生在2023年1月,济南市历城区财政局旗下的历控帝森以2.31亿元的价格从原控股股东吴君晔及其一致行动人李涛手中买下1,403.13万股中达安股份,并取得控制权。 股份数量只有本次交易的三分之一,但历控帝森的花费并不少。当时的转让价为每股16.45元/股,较协议签署日收盘价还上浮了20%。 与上次相比,此次厦门建熙拿下控制权的价格十分划算,每股价格较上次转让价几近“腰斩”。 中达安停牌前价格为11.03元/股,定增价8.70元/股相当于时价的78.88%。复牌后,最新股价已达到12.36元/股,这一价格较定增价已有超过40%的上浮。 前次上浮二成,此次打了不止八折,价格如此悬殊,中达安股份是否贱卖? 中达安是广州一家主营业务为工程监理的项目管理服务公司,两次易主之时都处于危难之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