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体育官网 | WUKONG SPORTS-官方集团平台 – 深圳写字楼租金持续下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迎办公成本红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梁宝欣


深圳写字楼租金处于持续下行趋势中。


戴德梁行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深圳甲级写字楼平均租金为每月每平方米160.1元,半年降幅为5.3%,且已回落至14年前——即与2011年时期的租金水平基本相当。进一步与历史峰值比较,当前租金较2018年末的租金高峰已回落42.1%


深圳甲级写字楼租金走势图。 图片来源:戴德梁行


深圳写字楼租金下行背后,反映了一个现象:供需失衡。


从供给角度来看,供应量的持续增加所带来的竞争压力是租金下行的重要原因之一,戴德梁行数据显示,自2018年末至今深圳甲级写字楼市场的总存量增加了72.5%。戴德梁行研究院副院长、华南及华中区研究部主管及董事张晓端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上述数据的变化可以窥见近年来甲级写字楼市场在供应放量背景下通过租金下调来推动存量去化的趋势。


第一太平戴维斯深圳商业楼宇部负责人罗志文也向界面新闻记者指出,当前深圳写字楼市场正经历由供需关系主导的租金调整期,市场上有很多新的供应,而上升的供应量和下降的需求量之间两者交叉,导致租金降低,这是由于客观的量导致的结果。


在罗志文看来,相较于单纯的数量延续,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质的转变——今年的降租行为中,业主的积极性明显增强,而非单纯被动应对。


“这种积极性背后,反映出持有型物业业主的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过去,业主与租户多是单纯的租赁关系,核心诉求在于通过出租赚取租金;而现在,无论主动或者被动,越来越多的业主开始转向‘长期主义’,并逐步践行‘空间即服务’的持有型物业经营理念。”罗志文提到。


在罗志文看来,对业主而言,手中的办公楼等产业空间载体,不再只是短期出租、比拼租金高低的工具(尤其对于计划持有20年、30年的物业更是如此),而是作为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空间生产要素。主动调整租金虽然短期内带来压力,却是优化资产组合、实现中长期综合资产回报最大化的必然选择。


从需求角度来看,企业行为的变化是租金下行的另一关键推手。罗志文指出,经济环境变化直接影响企业需求。更深层次的影响在于,营商环境的挑战与创收的不确定性,正倒逼企业更加注重效益、追求高质量发展。


据其描述,当前企业对高质量发展的追求,源于两重现实压力:一是融资环境趋紧,投资者对盈利能力要求更严苛;二是市场竞争加剧,创收不确定性上升。粗放发展阶段一去不复返,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更加精细化的经营才能达成。这种压力直接推动企业经营逻辑向“降本增效”转变,而这正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体现在需求端,便形成了明确的成本控制导向。企业在选址、续租或搬迁决策中,成本控制成为首要考量。


企业对办公楼成本的控制需求,叠加市场供应量的持续增加,共同推动了租金水平的逐步下行,这一变化让需求端的企业切实享受到了成本降低的红利。


租金的合理回调,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科创企业集群提供了显著支持。租金的降低使得相关企业的降本增效变得更容易落地,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优质以及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罗志文说


2022年6月1日,深圳出台《深圳市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重要政策文件,培育发展壮大20+8产业集群,即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前瞻布局8大未来产业。2024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占GDP比重达42.3%。


另外,从具体的行业租赁格局来看,深圳甲级写字楼市场的核心支撑力量依然稳固戴德梁行数据显示,金融、TMT、专业服务业、贸易零售依然是深圳甲级写字楼市场的四大支柱性行业,2025年上半年四大行业租赁面积占比达到76.4%,其中硬科技发展带动下TMT行业以28.1%的占比居首。


在四大支柱行业持续主导市场的同时,租户结构的多元化趋势也为深圳甲级写字楼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张晓端提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观察到甲级写字楼租户多元化的趋势,一些以往在甲级写字楼占比较少的行业也开始陆续活跃在甲级写字楼的租赁活动中,包括跨境电商企业及平台、与跨境贸易相关的货代及跨境供应链管理、零售展厅、医美及其它服务机构等。”


同时结合深圳各区历史数据可以看出,深圳各区租金下调的走向大体同步的,但降幅稍有差异。戴德梁行数据显示,以近半年租金变化来看,罗湖和前海的平均租金降幅在6%以上,而其他区域则在5%以内。


深圳不同区域租金降幅差异背后有着其内在逻辑。罗志文指出:区域差异与各板块的产业分布特征密切相关,核心在于租金敏感度与产业区域粘性的相互作用。这种波动与差异,反过来也影响着产业的集聚与结构的动态调整,而租金波动及区域差异又反作用于产业集聚和结构调整,形成动态互动。


具体而言,会计师事务所、律所等专业服务业对租金敏感,因其需较大办公面积且毛利率有限,租金对运营影响显著;银行、证券等持牌金融机构则对福田CBD等核心区粘性极强,依赖度远高于其他产业。


罗志文表示,两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不同产业的选址策略分化:高租金敏感度、低区域粘性的行业(如部分专业服务、后台支持中心),更倾向于根据租金差异进行跨区域迁移,寻求性价比最优解;而低租金敏感度、高区域粘性的行业(如核心金融机构),则更看重核心商圈带来的品牌效应、客户便利性和人才吸引力,其搬迁或续租决策主要围绕适配自身发展战略的核心区域展开。


此外,戴德梁行预测,多达420万平方米的甲级写字楼有望在2027年末前投入供应,考虑项目延期或运营方向调整等因素,预计截止2027年末深圳甲级写字楼总存量仍将突破1000万平方米。


展望深圳甲级写字楼租金后续走势,张晓端指出,中短期来看深圳甲级写字楼市场竞争将持续白热化。考虑到小米、腾讯、vivo等企业的总部大楼即将投入使用,办公需求的转移对存量楼宇产生的压力亦不可小觑。为实现原有租户留存与新客户吸纳,业主将在优惠政策制定与便利性服务供给方面展现更高的灵活度,同时平均租金也将延续下行趋势。租金止跌还有赖于产业创新突破、经济预期改善等宏观因素的支撑。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 Post

三亿(集团)体育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 市场份额下滑,广东游戏产业想借大模型催生下一个爆款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张熹珑 AI已经成为游戏业界绕不开的话题,产业规模水平领先全国、但是缺乏爆款的广东游戏,正借此延展行业边界。 在7月9日举办的2025全球游戏数据驱动大会间隙,广东省游戏产业协会执行会长鲁晓昆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指出,今年将重点关注“游戏+科技”,随着人工智能、动作捕捉、图形等技术应用于游戏产品研运过程中的各环节,行业能进一步降本增效。 广东游戏产业规模在全国位于前列,2024年产业营收规模为2604.31亿元,占全国比重近八成。 但是“游戏第一大省”正面临爆款缺失的“焦虑”。2024年,广东游戏产业虽然实现正增长,但是79.94%的全国占比相较于2023年80.9%有所下滑。主要原因在于广东游戏新品上线数量较其他地区少,面向上海《恋与深空》等二次元游戏和浙江3A大作《黑神话:悟空》对用户和收入的分流,如何培育“粤产爆款”成核心议题。 一位游戏行业人士告诉界面新闻,在行业内,广东被称为“买量游戏聚集地”。买量游戏的特点是美术资源和玩法都可以复用,通过大规模广告投放获取用户下载和注册,以此快速抢占市场。在中小游戏里,这种模式尤为明显。 作为技术负责人,深圳雷霆游戏CTO生辉也感受到广东和长三角游戏生态的不同。生辉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提及,如果单纯从流水角度出发,广东的产品能达到爆款要求,例如大梦龙途的《向僵尸开炮》、益世界的《这城有良田》,在国内流水都靠前。但从影响力角度来看,3A品质作品更集中在上海,代表性企业就是上海的“游戏四小龙”。 生辉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一个原因在于公司基因不同。广东不少厂商经历了页游时代,具备稳定的底层数值框架,企业只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玩法就能跟框架结合。这种框架沉淀下,广东游戏的特点是工业化能力强、出品迅速,1到3个月就能做出小游戏。而上海和北京高校和人才优势明显,擅长技术创新,做成手游的《原神》就是典型案例。 2024年,广东小程序游戏营收同比增长119.1%达262.9亿元,但休闲类占比超85%,被指“内容同质化”。此外,从技术上看,广东游戏产业在引擎优化、美术制作等应用层面优势显著,但物理引擎、图形渲染等核心技术研发不足,呈现“应用强基础弱”的失衡格局。 多种因素下,广东游戏虽然坐拥高额营收,却缺乏破圈新作。随着上海、北京、成都等地纷纷发力游戏产业,广东也有了危机感。今年5月,广东首次针对游戏产业出台专项政策文件《关于推动广东网络游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希望带动提升全省游戏产业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 鲁晓昆表示,该政策出台的一个因素在于破解“精品爆款少”难题,将深圳和广州定义为“双核”,分设游戏企业服务中心和游戏出海服务中心,“广州的产业链更加完整,从游戏研发、生产、发行、运营、再到电竞赛事,企业数量上具备优势;而深圳有腾讯这样的链主企业,大厂带动效应明显,对人才的培养起很大作用。” 上述政策提出,支持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在游戏研发中的运用,重点对虚拟引擎研发、游戏大模型训练、算力效率提升、先进技术转化、数据安全保障等领域进行支持。 而在政策出台之前,行业已经感受到AI浪潮。制作成本优化是新技术带来的最直接作用。生辉提及,人工智能在游戏中的应用分为传统AI和大模型,前者包括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所有跟美术相关的工种都能运用AI,包括研发的美术、运营品宣的素材、买量部门的广告素材,在同样的时间和展示力下,掌握了AI后能够做更多的素材。 “在端外,我们主要运用传统AI做买量提效,针对私域里用户的游戏行为和付费情况,在买量上进行优化。”生辉说。 而AIGC和大模型可进一步提升效率。深圳九九互动效能中台负责人黄宗宇在会上提到,将AIGC技术应用在美术原画的二次修正上,可以大幅缩短创作周期,以前大约是两天产出两套素材,现在一天就能实现多套方案;在图标铺量上,AI能力可以节省50%的时间。此外,AI也能承接了卡牌生成、短视频生成、多语言翻译、素材脚本生成的环节。 雷霆游戏也落地了大模型技术。生辉举例道,在巡服工具上使用了大模型进行监测,针对用户的举报,以前需要纯人工审核,而现在可以用大模型判断是否为违规内容,如果判断为是才让人工复审。这项技术原来需要数十人外包客服团队进行审核,现在成本大幅下降,准确率超过88%。 “在端内,大模型核心解决的还是跟用户链接的问题。过去我们的客服人力比较紧缺。现在用户在企微上的聊天,或者游戏场景里攻略类的回答,都可以用AI来代替。例如《问剑长生》和《一念逍遥》,有80%的问答由AI机器人来承接。”生辉表示,通过AI Agent的加入,游戏人可以把更多时间花在决策上,而非机械性的取数等工作上。 […]

南宫・NG体育全新升级,打造专业运动体验 – 速腾聚创汽车大客户选择纯视觉和自研,激光雷达押注机器人新生意

界面新闻记者 | 张熹珑 车企在激光雷达和纯视觉之间的路线之争,导致上游供应商业绩出现波动。5月30日晚间,速腾聚创发布一季度财报。期内,实现总营收约3.28亿元,按年减少9.2%。 公司此前一路高歌猛进的激光雷达销量出现了“失速”:一季度,激光雷达销量同比减少9.8%至10.86万台,主要由于用于ADAS应用的激光雷达销量减少16.8%至9.67万台。 这一变动很大程度来自其头部客户小鹏汽车激烈转变的技术路径。小鹏汽车是国内最早在量产车上搭载激光雷达的企业,2021年上市的小鹏P5就搭载了大疆旗下览沃科技的车规级激光雷达。2022年以来,小鹏G9、P7i、G6、X9四款车型也分别搭载了速腾聚创的激光雷达。 但2024年以来,小鹏汽车释放出告别激光雷达的信号,当年7月推出的P7+采用纯视觉方案;今年更坚定转为视觉路线的拥趸,5月28日上市的小鹏MONA M03 Max同样去掉了激光雷达,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同日提到,如今摄像头能力大幅提升,清晰度超过人眼,只要车端算力充足,视觉传感方案的响应速度可以比包含激光雷达的融合方案快数倍到10倍。 小鹏汽车计划选择“更强大的大脑”而不是“聪明的眼睛”,即更依赖算法和算力而不是激光雷达。何小鹏认为,激光雷达的优势在于能降低智能辅助驾驶软件算法的开发难度。过去,多种感知设备融合是最优方案;但技术发展到大算力、大模型阶段,视觉路线的价值开始提升。 传导到上游,则是销量下降。速腾聚创CEO邱纯潮在Q1财报会上提到,ADAS的下降,主要受两个客户影响,“一个是某新势力企业的策略问题,去年他们在L2+自动驾驶上采用纯视觉方案。另外一个客户采用自研激光雷达。这两个客户占了去年Q1营收接近60%。” 邱纯潮透露,这两家客户的选择和影响事实上在去年下半年已经发生,但是按照行业周期,下半年的出货量明显大于上半年,因此体现不明显。 不过,在当前国内已落地、具备一定装机量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中,激光雷达方案仍是主流。据Yole Group预测,在中国头部车企的推动下,2025年全球激光雷达交付量预计突破300万台。 Yole Group《2025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激光雷达品牌占据92%全球市场份额,其中速腾聚创以26%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一,年销量达到51.98万台。该公司同时为2024年全球乘用车激光雷达销量第一、2018年-2024年ADAS累计销量第一。 目前为止,速腾聚创已与全球30家合作伙伴推进超过100个车型量产落地。邱纯潮表示,在吉利、比亚迪等客户推动下,激光雷达仍快速上量,填补了营收缺口,预计全年ADAS产品保持高速增长。 另外一个增长极来自Robotaxi。Robotaxi的规模化量产落地带来两个趋势变化:一方面对激光雷达的需求数量增加,另一方面对于性能、尺寸、价格等各方面有了更高要求。今年以来,小马智行、滴滴自动驾驶等企业均与速腾聚创公开量产车型合作计划。财报显示,新一代车型单车搭载4-6颗E1,计划于今年下半年陆续量产交付。 不过,邱纯潮亦坦言:“在现在这么卷的中国汽车市场,纯靠车载业务是很难的。对于速腾现阶段来说,公司能不能赚钱很重要。所以过去一年里,我们将重心更多放在了海外拓展和机器人及机器人创新业务的发展上。目前来看,这些努力在业务成果上已经开始突显,落地到财务数据上还需要一定时间。” 机器人应用被视为具有汽车级潜力的新市场。一季度,公司用于机器人及其他的激光雷达销量达1.19万台,增速高达183.3%;实现收入7340.3万元,同比增长87.0%。 公司方面向界面新闻表示,会在下半年开始大规模交付,“目标还是抢占机器人市场。” 今年1月,速腾聚创宣布了AI机器人战略,推进具身智能业务,并在3月发布机器人视觉品类Active Camera的首款产品AC1及AI-Ready生态。 […]

FUN乐天使(中国·堂)官方网站 – 控股股东折价套现17亿背后:胜宏科技的资金困局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记者 | 张艺 业绩持续向好、股价站上高位的PCB(印制电路板)龙头胜宏科技(300476.SZ)遭遇控股股东的大手笔减持。 5月30日晚间,胜宏科技公告,控股股东深圳市胜华欣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胜华欣业”)通过询价转让方式转让2,572.9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98%,询价转让价格为65.85元/股,交易金额达16.94亿元。 这笔转让因高比例、大幅折价引发市场关注。 胜宏科技最新收盘价86.48元/股,逼近历史高位,转让价相当于打了7.6折,较定价日(5月26日)收盘价亦折让18%。22家接盘方刚到手的股份,账面已浮盈超过30%,即约5.31亿元。 胜宏科技基本面向好,大股东称转让原因为“自身资金需求”,但未披露具体用途,市场对大幅折价转让的动机仍存疑虑。 值得注意的是,胜宏科技自身资金缺口颇大。公司正在推进19亿元定增计划,主要用于产能扩张和补充流动资金。 “当前订单的能见度是两个月左右。”胜宏科技证券部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目前订单饱满。公司认为“产能的升级和扩充势在必行”。 22家接盘机构浮盈超30% 胜宏科技从事高密度印制线路板(PCB)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高端多层板、HDI(高密度互连线路板)、FPC(柔性印制电路板)、软硬结合板等。根据Prismark数据,2024年公司位列全球PCB供应商第13名,此前为第20名。 出让方胜华欣业为实控人陈涛控制的企业,与胜宏科技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刘春兰、陈勇为一致行动人。 此次转让后,实控人及一致行动人所持股份比例由34.62%下降至31.64%。 转让方式为询价转让,不会通过集中竞价方式进行,即有特定的接盘方,对二级市场影响有限。受让方在6个月内不得转。 折价是询价转让的常见操作,一方面吸引了机构快速参与,同时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二级市场的冲击。 同时,高折价通常被市场解读为股东信心不足,或资金链紧张。不过由股价走势可见,市场对此次股权转让短期并不担忧。自胜宏科技5月23日首次披露询价转让计划以来,胜宏科技股价连收五阳,至今累积上涨14.26%。 尽管短期影响无忧,但中长期来看则存在不确定性。 受让方为22名机构投资者,近3%的股份被合格境外投资者、基金管理公司、私募基金管理人、证券公司四方机构“分而食之”。这些机构多为各领域的知名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