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友直播-足球篮球体育直播平台 – “算力新贵”协创数据70亿抢购服务器,财务高压警报拉响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记者 | 张艺


算力租赁新秀协创数据(300857.SZ)正将自身推向一场高风险高回报的赌局。


5月28日,协创数据公告,公司拟向多家供应商采购服务器,合同总金额预计不超过40亿元,公司购买服务器主要用于算力租赁服务。


这是继今年3月初30亿元采购后,近三个月来第二次大规模投入。


界面新闻发现,协创数据加速狂奔的算力租赁业务背后,财务高压警报已拉响,同时公司还面临采购风险、业绩兑现两大问题。


首先,近70亿元的重金投入,对协创数据来说不是个小数目,公司去年营收也才70亿出头。公司财务压力陡增,资产负债率由2024年末的55.66%大幅上升至2025年一季度末的65.80%,增加超过10个百分点。


最新一批设备的交付就在7月,资金支付周期较短,届时,协创数据资产负债率或继续上升。公司如何在业务扩张的同时保持财务的稳健呢?


其次,在国际贸易纠纷之下,服务器采购渠道是否通畅,也是协创数据需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首批30亿元算力服务器是否已完成交付并投入使用?未来算力租赁业务何时能贡献业绩?


“算力业务放量会在下半年。”协创数据证券部人士回应界面新闻称,公司目前算力业务供不应求,订单饱满。因此推进第二批采购。


二级市场对算力业务的拓展给出肯定态度。协创数据股价连涨两日,涨幅12.29%,最新股价80.04元/股,最新市值27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当下正值协创数据高管层的集体减持窗口期,叠加控股股东年内套现6亿元背景,市场隐忧难消。



急速扩张推高财务杠杆


协创数据为消费电子制造业起家,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大在算力服务领域的布局及建设投入。


协创数据高管表示,当前中国能够支撑大模型训练的高端智算中心相对较少,高端算力相对不足。协创数据将抓住机遇,打造万卡集群的智算中心。


近三个月,公司两次披露算力资产购买公告,合计金额不超过70亿元。


协创数据对算力业务的期待颇高。公司认为,本次交易完成后,将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要素支撑,对公司开拓市场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然而,资金压力不容易忽视。


本次交易金额占协创数据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50%以上,亦达到了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总资产的50%以上。


协创数据本次采购周期短,支付期限也短。公告显示,服务器的预交付时间在2025年7月。而支付期限为信用证及定金支付后的30-45天。


反观协创数据今年一季度的财务数据已出现异动,债务激增。


一季度末,公司短期借款19.74亿元,较2024年末激增逾50%;同时,长期借款更从4.10亿元暴涨至17.80亿元,这一指标在2023年末才0.20亿元。


相应地,协创数据资产负债率一个季度飙升超过10个百分点,一季度末达65.80%,总负债上升至65.77亿元。


随着两大采购合同的执行,协创数据的财务杠杆或进一步上升。


其中,第一批服务器采购合同是发生在3月初,预交付时间是4月份,支付期限也是定金支付后的30-45天。


这意味着第一批服务器的资金支付或发生在二季度;第二批的支付或在三季度。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协创数据账上货币资金24.66亿元,虽不算差钱,但较采购支出有着较大差距。


那么,协创数据如何解决资金问题呢?“公司同步有新增授信,公司控股股东和实控人也会提供担保。”公司证券部人士回应界面新闻。


同日协创数据公告,公司向银行等金融或非金融机构申请提升了综合授信额度。


公司表示,由于公司业务量增加,2025年度公司及子公司拟向银行等金融或非金融机构新增总计不超过80亿元或等值外币(含)的授信额度。


本次新增授信额度后,协创数据2025年度的授信额度已上升至不超过205亿元或等值外币(含)。与此同时,公司一季度末的总资产为99.97亿元,净资产为33.99亿元。


然而,协创数据公告认为,此次交易对公司本期和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存在重大影响。


对此次授信额度增幅较高一事,上述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除了本次40亿元采购需求外,公司还为之后的业务做了规划。所以新增授信额度会比这次采购多一些。”


对后续如何降低资产负债率,协创数据证券部称,具体关注公告。


采购渠道是否通畅?


算力业务的火爆,大量算力企业和跨界玩家正加紧采购算力服务器,高性能算力服务器更是“一机难求”。


在国际贸易政策的不确定之下,能否顺利采购高性能算力服务器更是衡量一家公司的竞争力所在。


目前协创数据已取得英伟达的合作资质。据了解,2024年10月,公司控股子公司奥佳软件正式取得NVIDIA CLOUD PARTNER资质。


“该资质是英伟达授予合作伙伴的高级别认证,表明公司在AI算力租赁和云计算服务方面具备了与英伟达合作的资质和能力。”协创数据副总经理、董秘甘杏在日前的业绩说明会上表示。


随着贸易摩擦的上升,采购渠道不再如此前通畅。证券部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服务器采购在正常进行中。


“我们是评估了可以接业务,才去做采购事项。”上述人士告诉界面新闻:“采购渠道不会局限于一家,公司有多家服务器供应商。除了英伟达外,也有国内企业的产品。交付时间比较紧张的话,公司会多家同步进行采购。”


协创数据人士还透露,公司第一批30亿元服务器已经完成采购和交付了,这批服务器也是国内国外的产品都有采购。“目前服务器的价格比之前有略微上涨。”


协创数据高管也在投资者交流时称,目前公司库存能满足公司的订单需求,预计可以完成在手订单的正常交付,同时公司也具备其他供应资源保障算力业务正常运转,短期内将视需要作出一定调整。


70亿元还不是终点,协创数据要打造的是万卡集群智算中心。公司高管称:“目前市场还在实现从AI(人工智能)到AGI(人工通用智能)方向的发展,未来在AGI的发展中,预计还需要更大的算力集群。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大算力服务领域布局,构建全域智能算力生态。”


算力业绩何时兑现?


短时间内如此重金投入的算力租赁业务何时能为协创数据贡献业绩呢?下游的需求能否及时跟进值得关注。


“公司已与多家头部企业签约,已产生收入。”协创数据董事长耿康铭表示。公司还称,“公司高性能算力服务器根据业务应用,成本回收周期约为3-5年。”


据介绍,公司算力租赁业务是合同订单形式,有投入周期时间保证。目前公司已与多家头部企业签约,并提供算力应用产品实现业务增值,展开了以高端算力为基础的云算力租赁、云安防和大模型的合作,同时亦面向跨境电商的AIGC等业务领域。


2024年8月、10月和12月协创数据分别与某头部互联网企业、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和张江集团等签署了框架协议。


不过,界面新闻发现,这些协议均发生在去年,今年以来,公司未再披露过新的框架。


那么,今年下游的需求情况又将如何呢?协创数据再一批新算力设备投入后,会否遇到需求不及预期的情况?


“据我所知,目前公司算力业务是供不应求的,订单比较饱满。因为订单过来了,我们积极调整,现在才推进第二批采购。”协创数据证券部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


界面新闻发现,协创数据算力租赁业务去年占比较低,列入营收的“其他”类别,公司两大主业分别为物联网智能终端业务和数据存储设备业务。


“算力业务今年进展快速,业务放量会在下半年。”协创数据人士告诉界面新闻。


协创数据期待的另一个增长点在机器人业务。


协创数据设立协创具身智能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布局了服务机器人领域,公司表示要打造涵盖机器狗、人形机器人等制造平台。


“公司建设的无人工厂通过机器人替代人工,推动制造成本大幅下降,公司发布的FCloud智能体训推创新平台产品,具备为具身机器人、生物制药、芯片制造、金融等领域提供训推服务的能力。”协创数据高管表示。


与算力服务业务相比,机器人业务的量产和业绩贡献或许需要等候更长的时间。


“机器人业务也在积极推进中,目前还处于前期阶段,离贡献业绩还有些距离。”协创数据人士对界面新闻称。


协创数据去年研发费用2.41亿元,同比增幅53.84%。“尤其是从获得英伟达NCP资质起,公司持续投入研发,推理平台人员已增加近200人,并计划继续补充核心岗位技术人员,尤其是海外归国及互联网大模型公司背景的技术人员。”协创数据高管表示。


据协创数据称,“从开始投入到研发出成果产生收入大约历时18个月,预计将为今年第三季度、第四季度的营收带来增长空间。”


协创数据当下也急需创造新的增长点,来带动公司恢复到高增长之路。


与前两年动辄翻倍的增速不同的是,2025年一季度,协创数据增收难增利。报告期,协创数据实现营业收入20.77亿元,同比增长18.1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9亿元,同比增长4.29%。


值得注意的是,协创数据股价冲高之际,正处于高管集体减持窗口期。


就在5月16日,协创数据公告,公司五位高管集体提出减持计划,拟在公告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减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29.51万股。减持者分别包括公司董事、总经理潘文俊,副总经理易洲,副总经理陈礼平,副总经理、董秘甘杏和财务负责人瞿亚能。


这些高管均是协创数据的关键岗位,也是最了解公司经营走向的人,尽管高管们减持比例不高,占总股本比例的不到0.1%,但被市场解读为内部信心不足,对市场形成心理层面的冲击。


不仅如此,今年一季度,在公司股价高位之时,协创数据控股股东协创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已套现约6亿元,减持数量735.66万股,占总股本比例的3%。


不到三个月豪掷70亿元押注算力租赁,协创数据这场赌局能否获胜的关键还要看,近百亿服务器能否如期转化为真金白银的订单。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 Post

币游·国际(中国游)官方网站 – 创新、创业和产业:深圳南山凭什么构建“自进化”创业生态系统?

深圳南山科技园。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梁宝欣 “深圳南山是特别适合创业的城区。这里不看别的,只看你能不能干成事。”近日,奥比中光创始人黄源浩对外表示,这里的营商环境“高效、务实”,政府“有事找得到、没事不打扰”,真正做到了“市场主体为本”。 2024年南山“创业之星”大赛的成绩单,正是这种营商环境活力的最佳注脚:14家优质企业通过赛事落地南山,直接撬动5000万融资。这不仅是一组简单的数字,它还直接证明大赛打破技术、资本与产业间的壁垒,为在创新与生存之间挣扎的企业,提供从想法到落地的全周期支持。 如今,2025“创业之星”NextStar百万奖金全球悬赏赛(深圳南山)(下称“大赛”)已启动报名。这场以“国际顶尖、全球影响”为目标的赛事,完成了全面升级。英伟达、亚马逊、英特尔、腾讯等200+生态合作伙伴强势加盟,共同打造覆盖“技术研发—场景落地—资本对接”的全链条生态。 超4000万总奖金、5亿直投基金、2亿微股权基金,最高单项奖金300万(含投资)……在南山这片产业厚度与创新密度互为表里的热土上,创业者只需握紧入场券,借助大赛平台对接资源,就能驶向创新的“新大陆”。 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迭代 据2025年南山区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南山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超50%,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超60%,现代服务业占三产比重近90%。 这组数据勾勒出南山产业结构的鲜明特征:新兴产业成为增长主引擎,制造业向高端化聚焦,服务业呈现高度现代化态势,而支撑这一结构的底层逻辑,正是科技创新驱动的产业迭代。 南山的产业升级本质是“价值网络重构”的过程:通过科技创新打破传统产业边界,实现从“制造”到“智造”再到“生态”的跃迁。 上述现象可通过经典著作《创新者的窘境》的“价值网络”理论进行深入解析:面对破坏性技术创新,企业不仅需要评估新技术与现有价值网络的适配性——比如那些尚未明确的性能属性能否在新兴企业的价值网络中获得重视,还要思考是否需要突破现有网络边界、建立新价值网络以实现创新价值,更要预判技术与市场轨线是否可能在未来交汇,让当下看似“非刚需”的技术转化为解决未来需求的关键。 早在2008年,南山便以赛事创新重构价值网络:首创地方政府级双创赛事—创新南山“创业之星”大赛。这一大赛在于通过搭建“技术-资本-产业”的对接平台,打破传统价值网络的壁垒,为新兴企业构建专属孵化生态,更以前瞻性眼光切入“未来技术”赛道,推动技术轨线与市场需求轨线的提前交汇,最终实现从创新到产业落地的闭环。 回望17年历程,这场赛事已成长为科技创新的孵化沃土,自首次开赛以来,大赛吸引超2万项项目报名参赛,累计投入奖金9000万元,孕育和壮大一批如大疆创新、盛弘电气、光峰科技、优博讯、菲鹏生物、茂硕电源等十几家上市公司和独角兽企业,以及1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8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截至2024年底,大赛所催生和加速的项目对南山区GDP贡献已突破300亿元,超过480个优质项目累计获得投资金额约46亿元,形成“资本注入—产业增值—GDP提升”的良性循环。 按规划,2025年南山将力争实现1万亿元本地生产总值,而大赛构建的“项目孵化-成果转化-产业落地”全链条体系,正为这一目标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势能。 另外,除了为区域经济持续注入动能外,大赛还通过构建“发现—培育—加速—产业化”的创新价值链,为企业发展提供破局契机,助力企业对接资本、人才、产业资源,培育出南山的创新生态链,这在某种意义上解释了这场赛事为什么可以长盛不衰。 据了解,当时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大疆参加了2010年的大赛,荣获企业组优胜奖。大疆创始人汪滔在谈及这场大赛对企业的帮助时说道:“根据专家建议,砍掉了很多非主线项目,公司的目标更集中,开始接触到了风险投资,对企业的发展非常有帮助。” 不仅仅是给予破局的发展策略,大赛更是向创业企业提供大规模的资金支持。要知道,创业之路,资金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大赛一直以来受到众多投融资机构重点关注,松禾资本、IDG资本等纷纷聚焦大赛,助力参赛选手与相关平台实现“双向奔赴”,全力推动相关创业项目早签约、早落地。 在2008年首届大赛中,正处于技术突破与业务调整关键期的菲鹏生物成功夺冠。当时国内创投行业尚处萌芽期,赛事平台与冠军荣誉为企业带来资本关注—据创始人崔鹏回忆,比赛结束后的两个月里,几乎每天都有投资人来访,这极大满足了公司扩张的资本需求,打开了公司发展新局面。 […]

摩根娱乐|品质驱动体育发展,专注打造竞技直播未来 – 创始团队套现19亿离场,奇瑞接盘能助鸿合科技重生吗?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记者 | 张艺 上市刚满6年,鸿合科技(002955.SZ)邢氏兄弟等创始团队在分批套现后,即将放弃控制权,全身而退了。 6月11日,停牌四个交易日的鸿合科技公告,合肥瑞丞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瑞丞”)拟以15.75亿元收购公司25%股份,同时,创始人之一张树江放弃剩余7.55%股份的表决权。 交易完成后,鸿合科技进入无实际控制人状态,合肥瑞丞将成为间接控股股东。 界面新闻发现,这是一次教科书级别的资本退场。IPO前,来自关联公司的业务激增助推上市,关联股东突击入股坐享上市红利;上市后,业绩不达预期,资本股东减持退出;创始股东也步步为营,从移交管理权,到分批减持,再到特别分红,直至此次离场。 在这场资本游戏中,创始团队邢修青、邢正、王京、张树江四人合计套现19.23亿元,留下了营收三连降的公司。 然而,这对鸿合科技来说,或许不是坏消息。如此重大变更,新的资本力量加入,对业绩连年下行的鸿合科技来说,或许是转机。 接盘方为奇瑞系公司,市场对后续其可能带来的变化有期待,也有犹豫。公司股票6月11日复牌“一”字涨停,6月12日高开低走,收出长阴,最新股价26.65元/股,最新市值63亿元。 “现在还是原来的管理模式,主营业务没有变化。”鸿合科技证券部人士回应界面新闻称,控制权变更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变化以后续披露的信息为准。 创始团队套现19亿全身而退 鸿合科技是国内较早的从事教育信息化的公司,成立于2000年,2019年5月于深交所上市,主营产品为智能交互平板。 公司创始团队共四人,四人原是一致行动人,后邢氏兄弟与王京、张树江解除一致行动关系。目前实控人为邢修青、邢正兄弟。 协议转让前,四人合计持股比例52.96%。邢氏兄弟为一致行动人,直接和间接持股比例31.82%,王京、张树江各持股11.07%和10.06%。 本次协议转让后,瑞丞基金持股比例25%,创始团队虽不是一致行动人,但合计持股比例仍有27.96%。 因此,为保证控制权的稳定,张树江放弃表决权,四人也出具《关于不谋求上市公司控制权的承诺函》,瑞丞基金取得控制权。 此次转让中,邢氏兄弟套现最多,邢修青控制的鸿达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达成”)转让价款6.12亿元,邢正套现6.30亿元。王京和张树江分别套现1.74亿元和1.59亿元。 其中,邢修青的交易比例超出了限售承诺——即在担任董事或高管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得超出直接或间接持有股份总数的25%。为此,邢修青还申请了豁免限售承诺。 王京和张树江则是以25%的比例卡线转让。邢正不属于公司董事或高管,不受此限制。 […]

全球直播-NBA直播吧_足球直播吧_体育直播吧_全球体育直播网 – 从新材料到低空经济,长三角企业前往广东寻找商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张熹珑 广东、江苏、浙江均为国内经济强省,眼下正在互相取经、寻求产业链协同。 6月19日,2025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经贸合作招商会在广州举办。本次招商会共达成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食品加工、低空经济等产业领域的投资项目661个,投资总额3022亿元;其中21个重点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投资金额409亿元。 该会议今年为第三届。与往届不同的是,今年邀请了江浙企业以组团形式参加,并前往不同地市考察。会上,部分江浙和上海企业进行了落地项目签约。如浙江创富新材料有限公司计划在江门市落地高端新型材料研发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年产值预计10亿元;江苏智荟港科技产业集团将在佛山市落地智荟港低空装备制造基地,万洋众创城投资集团则计划在汕头市落地科技城项目。 广东、江苏、浙江的经济活力在国内位于前列,2024年GDP分别达到14.16万亿元、13.7万亿元和9.01万亿元,位居国内第一位、第二位和第四位。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民营企业活力强、制造业基础雄厚,是三个省份的共同点,同时也都处于培育新动能、产业升级的阶段。 广东面向长三角企业的招商,经历了从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的转变。改革开放后,江浙企业多以代工形式嵌入广东制造业链条,集中于纺织、玩具、家电等传统制造业。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广东推动产业升级,对江浙高技术企业抛出了橄榄枝,如广州引入了浙江瑞立集团的子公司,布局汽车零部件产业链。 以恒力集团为例,这家成立于1994年的公司是苏州首批纺织企业,并沿着产业链发展出化纤、聚酯、PTA、精细化工、新材料、造船等业务。恒力集团在惠州市落地了500万吨/年PTA项目,补齐了惠州石化产业链中下游短板。恒力集团董事长、总裁陈建华会上指出,2024年,集团在广东地区销售收入超过1100亿元。 江浙企业在粤的投资历程是区域经济合作和产业升级的缩影。目前,如何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中巩固领先地位,是三省共同面临的挑战,也促使省份间寻找产业链协同的机会。 宁波高启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主要服务于各地省市政府的招商引资,公司董事长高小波告诉界面新闻,此次组织了26家上市公司和部分民营企业500强的公司来投资考察,“我们调研发现,现在很多企业家的投资意愿是减弱的,但是相对于其他省份,来广东投资的意愿会更强,产业链成本、营商环境,都是他们考虑的因素。” 高小波透露,此次邀请来的企业以制造业为主,涉及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有几个投资规模过百亿的项目正在对接洽谈中,其中在谈的最大投资项目将达到700亿元。广东既有深圳、广州等研发重镇,也有土地和用工成本较低的非珠三角地区,例如此次参会的一家食品行业上市公司对接的是河源市。 在国内,招商引资的政策环境正在变化。从去年先后发布的《关于规范招商引资行为促进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再到今年1月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从法律层面禁止各地政府以减免税费、地价、补贴等优惠形式招商引资。 高小波认为,这反而是广东的机会,“因为接下来比拼的是营商环境、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能力,这是广东相对其他省份更具优势的地方。” 例如当下最火热的人形机器人赛道,今年4月,上汽集团旗下的上汽创投入局机器人核心零部件行业,完成对深圳市诺仕机器人有限公司的独家天使+轮投资。 深圳诺仕机器人主要研发行星滚柱丝杠,该部件通常作为传动装置与电机配合使用。公司产品总监陈建辉6月19日透露,行业难题在于微型行星滚柱丝杠的部分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外国手上,而公司通过自研工艺已经实现了稳定C5级行星滚柱丝杠的量产,上量后预计可以让现有价格降低80%,达到百元级别。 “我们主打人形机器人,下一步目标是先把灵巧手做好,超微型这方面目前是我们的优势。” 陈建辉说。 除了研发优势,市场优势是广东另一吸引力。中创新航科技集团总部位于常州,公司董事长刘静瑜接受界面新闻等采访时提到,计划将全球首个5C充电的增程电池项目放在江门。此前,公司的江门一期项目已经满产,投资规模135亿元,产能超过30GWh,首年带动了新能源产业链投资额超过150亿元;二期项目即将动工,投资规模将超过100亿元。 “两期项目加起来,届时江门基地将成为全省最大的动力和储能电池生产基地。”刘静瑜提到,公司的超长循环电池已经在江门实现量产,下一代6.25兆的集装箱系统配套392安时电池将在江门实现全球首发,“储能行业都在说,下一代要做600安时级左右的电池,我们的600安时级大电芯也将在江门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