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RS低调看nba直播 – 深圳智平方的机器人要进车厂打工了


图片来源:智平方

界面新闻记者 | 张熹珑


深圳人形机器人正涌入车厂。


67日,深圳机器人公司智平方与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搭载智平方全域全身VLAGOVLA)大模型的通用智能机器人——AlphaBot 2(爱宝)将首次进驻东风柳汽汽车工厂。


这并非智平方机器人首次“进厂打工”,此前公司已跟某国际头部车企和吉利科技达成合作。


智平方公司方面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此次合作的突破性在于,国产具身大模型首次获得汽车制造全场景验证,机器人将在上下料、拖拽料车、贴挡风玻璃标签、收纳保护布等多个场景执行智能化作业,覆盖质量检测、装配作业、物流转运、工厂运维等关键制造环节。


东风柳汽汽车工厂中的智平方机器人 图片来源:智平方


在汽车制造领域,冲压、焊接、涂装环节已实现了80%-90%的自动化率;但在总装环节,大部分工作依旧需要人力解决,其中不可避免地包含部分重复性重体力劳动、对人体有害的劳动工种,机器人可以在其中发挥作用。


智平方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郭彦东此前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公司机器人聚焦室内、高度柔性的服务场景,“比如车厂总装线,场内物流、分拣上料、末端装配,柔性程度极高,就是适合机器人干的。与此同时,车厂也对机器人提出柔性足够高、学东西足够快、交付足够稳定的需求。


值得指出,人形机器人与车厂的合作正值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节点。成立于1954年的东风柳汽是东风汽车集团旗下国有全资控股企业。作为东风集团的商用车生产基地、乘用车生产基地、自主品牌研发基地和东南亚出口基地,这家公司目前正加速推进电动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升级。根据规划,东风柳汽将与智平方共同探索具身大模型在汽车制造全方位场景的首次深度应用。


来自深圳的人形机器人正加速赶去打工路上:今年1月,乐聚机器人将第100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交付北汽越野车,该公司的人形机器人已揽获蔚来汽车、北汽越野车、江苏亨通等企业;优必选主要瞄准搬运、分拣、智拣环节,Walker S系列已进入吉利汽车、比亚迪、富士康、顺丰等工厂实训;众擎机器人计划未来两年在搬运、物流等场景落地,明年交付3000台机器人。


郭彦东认为,具身智能领域颠覆性的变化来自大模型,大模型最核心的作用是让机器人有常识,学任务很快,可以通过远程快速学习新任务。这是这一代机器人的不同之处,它有点像学徒。


智平方是国内最早专注机器人大脑的具身智能厂商,提出并系统性研发端到端VLA技术范式。今年4月,这家公司发布了全球首个自主研发的GOVLA大模型。常规的VLA大模型只是输出机械臂动作,而GOVLA大模型首次提出输出全身控制和移动轨迹,让机器人实现从“固定工位”到“全域行动”。


更强的大脑也让机器人具备多场景工作的可能性。智平方提供的视频显示,爱宝机器人在东风柳汽工厂可以完成上下料、拖拽料车、车门质检与贴保护布等环节。此外,机器人可依托其多模态感知能力,实时监控环境温度、设备异响等参数,替代人工高危巡查,以及操作扫码枪快速识别物料条形码。


从人工智能能力角度而言,从基本对话到复杂推理,到2-3级借助工具、4级自我学习、5级群体智能,行业已经形成了明确的路径共识。眼下,计算能力已经转化为人工智能能力,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尽快将人工智能能力转化为生产力。


经过2023年和2024年的技术飞跃,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核心问题是落地。B端是率先规模化的市场,其中工业被视为最快带来创收的场景。


而机器人率先进厂的一个原因还在于,机器人的真实训练场也来自工厂,数字化、智能化程度高的工厂能够反哺机器人行业,对后者进行训练。


人形机器人要成为真正的“打工人”,还要跨过不少门槛,数据就是重要的一环。


在人工智能领域, AIGC应用大规模落地的阻碍因素之一在于通用大模型还不够智能,因此很多AI应用需要大量行业数据去训练垂类模型或直接调试。搭载了大模型的人形机器人也面临相似困境,需要大量行业数据来优化算法能力,进而提升机器人的理解、交互、操作能力。


以优必选Walker S Lite为例,这台机器人在20247月进入极氪工厂进行搬运物料的“实习”,但实训中机器人动作很慢,还需要扫描贴在料箱托盘上的二维码辅助定位,作业效率只相当于人工的20%。如何让人形机器人自行规划路线、加快动作速率,并在高温下长时段持续作业,都需要积累大量应用数据。


优必选CBO谭旻认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前期大量的数据采集、整理、清洗等工作,不仅需要时间去介入,也要有提供数据的场景进行实训,“接下来行业竞争的关键,还要看哪一家人形机器人公司拥有最多的工业领域的生产数据。”


这种情况下,跟客户一起开发,而不是单纯卖机器给客户,成为厂商的解决方案。智平方方面表示,通过东风柳汽提供的全方位场景,可以构建起驱动技术持续进化的数据闭环飞轮。机器人在东风柳汽工厂的全方位、高复杂度场景作业,将源源不断地产生海量、高价值的真实场景操作数据,从而精准反哺模型迭代、加速性能提升与泛化进化、强化场景化落地壁垒。


“基于真实数据的学习和优化,可以加速爱宝在工业环境中的性能提升(如效率、精度、鲁棒性)和泛化能力(适应新场景、新任务)的进化;而持续输入GOVLA大模型,能使其更精准理解工业环境的复杂性、任务的细微差别和操作中的长尾问题。”智平方方面提及,在研发层面,智平方和东风柳汽将优先在移动运输机器人、车载机器人等领域展开协同创新。


郭彦东提出,通用智能机器人的商业化应用应该从半结构化环境向非结构化环境演进,从最初的开发者场景到工业服务,再到公共服务,最后是家庭服务,分成L0-1L2L2+L4四个级别,对应的AI能力要求是低、中等、中等偏高和高级。其中,工业服务在当下有最高的商业价值,而公共服务蕴含最高的增长潜力。


“工业高度柔性场景是人工智能机器人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这是我们的第一阶段。接下来,我们开始在公共服务场景进行交付,预计第三季度就能在机场见到我们的机器人工作。”郭彦东告诉界面新闻。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 Post

一竞技官网 – 从一开始·竞无止境 – 中达安三年两次易主,新实控人能否助公司走出连亏泥潭?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 | 张艺 国资接盘才两年半,工程监理企业中达安(300635.SZ)又要易主了,这次引入的是民营资本。 在济南市历城区财政局入主期间,中达安业绩仍不乐观,近一年又一期持续亏损。厦门建熙兴成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厦门建熙”)以3.66亿元的“抄底价”拿下这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能扭转中达安颓势吗? 界面新闻查询发现,厦门建熙背后是北京和达信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信立集团”),这是一家有着投资并购背景的企业,立志要做“中国的丹纳赫”,目前旗下有着新能源、医药等业务,但布局实业时日尚浅。 受易主消息刺激,中达安6月26日复牌首日股价20%涨停,但次日却大跌6.65%。 “控股股东(历控帝森)有自己的考虑,他们没有卖,只是转让了控制权,还是公司第二大股东。”对易主一事,界面新闻记者致电中达安,公司证券部人士回应称,定增事项目前还在筹划阶段,之后相关进展情况会按时披露,具体留意公告。 两次易主成本相差近一倍 中达安此次是通过定增发行股份的方式来更迭控制权的。 公告称,中达安与厦门建熙签署股份认购协议,公司拟以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向厦门建熙发行不超过4,204.02万股股份,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66亿元,增发价格为8.70元/股。 厦门建熙以现金方式参与认购。其此前未持有中达安股份,按本次定增数量上限计算,本次发行后,厦门建熙持有公司股份数量占比达23.08%。 同时,济南历控帝森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全文称“历控帝森”)本持有中达安10.01%的股份,并控制9.12%的表决权,合计控制公司19.13%的表决权。发行后,历控帝森持股比例将降低到7.70%,通过表决权委托的方式控制公司7.02%,合计表决权比例将降至14.72%。 厦门建熙将成为中达安的控股股东,王立将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这是中达安近三年来第二次易主,上次发生在2023年1月,济南市历城区财政局旗下的历控帝森以2.31亿元的价格从原控股股东吴君晔及其一致行动人李涛手中买下1,403.13万股中达安股份,并取得控制权。 股份数量只有本次交易的三分之一,但历控帝森的花费并不少。当时的转让价为每股16.45元/股,较协议签署日收盘价还上浮了20%。 与上次相比,此次厦门建熙拿下控制权的价格十分划算,每股价格较上次转让价几近“腰斩”。 中达安停牌前价格为11.03元/股,定增价8.70元/股相当于时价的78.88%。复牌后,最新股价已达到12.36元/股,这一价格较定增价已有超过40%的上浮。 前次上浮二成,此次打了不止八折,价格如此悬殊,中达安股份是否贱卖? 中达安是广州一家主营业务为工程监理的项目管理服务公司,两次易主之时都处于危难之际。 […]

南宫・NG体育全新升级,打造专业运动体验 – 速腾聚创汽车大客户选择纯视觉和自研,激光雷达押注机器人新生意

界面新闻记者 | 张熹珑 车企在激光雷达和纯视觉之间的路线之争,导致上游供应商业绩出现波动。5月30日晚间,速腾聚创发布一季度财报。期内,实现总营收约3.28亿元,按年减少9.2%。 公司此前一路高歌猛进的激光雷达销量出现了“失速”:一季度,激光雷达销量同比减少9.8%至10.86万台,主要由于用于ADAS应用的激光雷达销量减少16.8%至9.67万台。 这一变动很大程度来自其头部客户小鹏汽车激烈转变的技术路径。小鹏汽车是国内最早在量产车上搭载激光雷达的企业,2021年上市的小鹏P5就搭载了大疆旗下览沃科技的车规级激光雷达。2022年以来,小鹏G9、P7i、G6、X9四款车型也分别搭载了速腾聚创的激光雷达。 但2024年以来,小鹏汽车释放出告别激光雷达的信号,当年7月推出的P7+采用纯视觉方案;今年更坚定转为视觉路线的拥趸,5月28日上市的小鹏MONA M03 Max同样去掉了激光雷达,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同日提到,如今摄像头能力大幅提升,清晰度超过人眼,只要车端算力充足,视觉传感方案的响应速度可以比包含激光雷达的融合方案快数倍到10倍。 小鹏汽车计划选择“更强大的大脑”而不是“聪明的眼睛”,即更依赖算法和算力而不是激光雷达。何小鹏认为,激光雷达的优势在于能降低智能辅助驾驶软件算法的开发难度。过去,多种感知设备融合是最优方案;但技术发展到大算力、大模型阶段,视觉路线的价值开始提升。 传导到上游,则是销量下降。速腾聚创CEO邱纯潮在Q1财报会上提到,ADAS的下降,主要受两个客户影响,“一个是某新势力企业的策略问题,去年他们在L2+自动驾驶上采用纯视觉方案。另外一个客户采用自研激光雷达。这两个客户占了去年Q1营收接近60%。” 邱纯潮透露,这两家客户的选择和影响事实上在去年下半年已经发生,但是按照行业周期,下半年的出货量明显大于上半年,因此体现不明显。 不过,在当前国内已落地、具备一定装机量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中,激光雷达方案仍是主流。据Yole Group预测,在中国头部车企的推动下,2025年全球激光雷达交付量预计突破300万台。 Yole Group《2025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激光雷达品牌占据92%全球市场份额,其中速腾聚创以26%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一,年销量达到51.98万台。该公司同时为2024年全球乘用车激光雷达销量第一、2018年-2024年ADAS累计销量第一。 目前为止,速腾聚创已与全球30家合作伙伴推进超过100个车型量产落地。邱纯潮表示,在吉利、比亚迪等客户推动下,激光雷达仍快速上量,填补了营收缺口,预计全年ADAS产品保持高速增长。 另外一个增长极来自Robotaxi。Robotaxi的规模化量产落地带来两个趋势变化:一方面对激光雷达的需求数量增加,另一方面对于性能、尺寸、价格等各方面有了更高要求。今年以来,小马智行、滴滴自动驾驶等企业均与速腾聚创公开量产车型合作计划。财报显示,新一代车型单车搭载4-6颗E1,计划于今年下半年陆续量产交付。 不过,邱纯潮亦坦言:“在现在这么卷的中国汽车市场,纯靠车载业务是很难的。对于速腾现阶段来说,公司能不能赚钱很重要。所以过去一年里,我们将重心更多放在了海外拓展和机器人及机器人创新业务的发展上。目前来看,这些努力在业务成果上已经开始突显,落地到财务数据上还需要一定时间。” 机器人应用被视为具有汽车级潜力的新市场。一季度,公司用于机器人及其他的激光雷达销量达1.19万台,增速高达183.3%;实现收入7340.3万元,同比增长87.0%。 公司方面向界面新闻表示,会在下半年开始大规模交付,“目标还是抢占机器人市场。” 今年1月,速腾聚创宣布了AI机器人战略,推进具身智能业务,并在3月发布机器人视觉品类Active Camera的首款产品AC1及AI-Ready生态。 […]

OB电竞·(中国)电子竞技平台 – 汽配出口需求走高,广东厂商要到欧洲挖掘“下一桶金”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张熹珑 “我们把欧洲定义为蓝海市场,接下来会把汽配增长重点放在欧洲,而最重要的一个成长路径就是产业带,像珠三角的强项就是消费电子汽配产业带。此次来广州,也有意挖掘更多本土卖家。我们的团队也从集中在广深下沉到二三线地区,例如惠州、潮汕,挖掘当地的产业加工区。” 7月2日,eBay在广州举办年度汽配出海大会。会议间隙,eBay大中华区销售与品类管理总经理庞涛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指出。 作为国内汽车整车制造重镇,广东近10年保持全国汽车产量第一的位置,也相应形成了发达的汽配产业链。目前,广州陈田、佛山九江、东莞黄江等都形成了汽配产业集聚区。 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今年前5个月,广东外贸进出口3.75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出口2.37万亿元,增长0.9%。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占比提升。前5个月,广东出口机电产品1.6万亿元,增长6.7%,占广东出口总值的67.7%。摩托车、“新三样”出口较快增长,分别出口155.2亿元、699.4亿元,分别增长38.1%、29.8%。 这两年,随着中国汽车产业以及二手车出口的兴起,海外市场对售后零部件的需求增长明显。一方面,全球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带动了汽车后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跨境电商打破传统贸易的地域限制。过去一年,中国汽配出口总额突破了千亿美元,几乎和整车持平。 叠加汽配产业链完善和跨境电商政策领先的优势,广东在汽配出口领域走在国内前列。据eBay平台数据统计,2023年,广东省汽配品类跨境电商出口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广东省卖家通过平台将汽配产品出口至海外19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是广东卖家最畅销的海外市场。 北美地区尤其是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汽配市场之一。不过,地缘政治、关税等原因给贸易带来不明朗因素,欧洲被视为汽配出口下一个重要增长点。 汽车文化在欧洲历史悠久,消费者维修意识强,偏好DIY安装配件。eBay国际跨境贸易事业部大中华区总经理林文奎会上指出,从市场需求来看,汽车保有量超过4亿,汽车平均使用年限超过12年,超过6年以上的车型达到65%,这带来增长、维修和改造的需求:“欧洲整体售后的市场规模超过1800亿欧元,并且每年以5%的增速稳定增长,电商的线上渗透率仅有10%。随着线上以超过3倍的速度增长,预计2027年欧洲售后线上市场会突破300亿欧元。” eBay是全球最大的汽摩配在线交易市场之一,销售汽车、摩托车等整车及配件,年交易额超过100亿美元,在德国、英国等欧洲主要市场排名第一。 eBay平台数据显示,中国卖家在欧洲站点的销售实现了快速增长。在德国站,外观、制动、发动机、传感器、空调冷却、悬挂和转向等系统3年销量实现了2-16倍不等的增长;在英国站,外观、底盘、发动机、进排气、车辆控制、新能源和维修工具等多个系统3年销量实现了2-9倍不等的增长。 “在华南地区,发电机、点火线圈是当地产业带非常有优势的类目。2015-2025年,汽车空调压缩机增长了300倍,发电机增长了700倍,点火线圈增长200倍。”庞涛告诉界面新闻,接下来的工作重点之一是连接更多的产业带,“跨境交易离不开供应链的优化,一个关键是去中间环节,直接从工厂、品牌源头获取产品提供到海外消费者手里面,这样的供应链效率是最高的,也能把成本打下去。” 广州一诺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主营发动机配件、传感器、变速系统、涡轮系统等品类。公司副总经理黄红娟向界面新闻表示,此前市场包括美国、德国、法国跟澳洲四个站点,“今年我们开始拓展英国站点,上半年欧洲市场保持着两位数以上的月均增长。” 依托广东汽车配件的产业集群,黄红娟表示,最直接利好运输成本,另一个好处是缩短交期。对于跨境电商而言,交期极大影响着库存周转周期,后者又跟备货量、资金压力息息相关。如果可以在当地直接采购,将有助于降低库存周转周期。“根据不同产品类型,我们会做一些备选的供应链,15天以内是比较好的状态,小批量、可以快速试错。” 另一类异军突起的产品是新能源。随着欧洲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上升,相关配套需求迅猛增长。根据eBay平台数据,中国制造的充电桩在德国站销量较3年前增长超600%,充电线等配套品类同样保持高速增长。 深圳市军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主营车载电子,2023年起开始布局充电枪、充电桩等产品线。公司eBay负责人罗龙呈告诉界面新闻,新能源产品在德国、荷兰、法国等国家实现快速增长,“捷克、德国等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刺激用户购买新能源汽车,这也带动了配件的需求。” 根据财通证券研报,2023年,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超20%至330万辆,预计2024-2028年,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将从350万辆升至531万辆,年复合增长率为10.98%,到2028年欧洲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提升至近30%。 跟传统汽车配件有所区别的是,新能源产品主要以品牌出海。罗龙呈提到,由于充电产品涉及安全问题,因此买家更看重品牌。目前只涉及相对简单的配件,但随着更多厂商的对接,有望拓展更复杂的品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