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NG体育全新升级,打造专业运动体验 – 速腾聚创汽车大客户选择纯视觉和自研,激光雷达押注机器人新生意


界面新闻记者 | 张熹珑


车企在激光雷达和纯视觉之间的路线之争,导致上游供应商业绩出现波动。530日晚间,速腾聚创发布一季度财报。期内,实现总营收约3.28亿元,按年减少9.2%


公司此前一路高歌猛进的激光雷达销量出现了“失速”:一季度,激光雷达销量同比减少9.8%10.86万台,主要由于用于ADAS应用的激光雷达销量减少16.8%9.67万台。


这一变动很大程度来自其头部客户小鹏汽车激烈转变的技术路径。小鹏汽车是国内最早在量产车上搭载激光雷达的企业,2021年上市的小鹏P5就搭载了大疆旗下览沃科技的车规级激光雷达。2022年以来,小鹏G9P7iG6X9四款车型也分别搭载了速腾聚创的激光雷达。


2024年以来,小鹏汽车释放出告别激光雷达的信号,当年7月推出的P7+采用纯视觉方案;今年更坚定转为视觉路线的拥趸,528日上市的小鹏MONA M03 Max同样去掉了激光雷达,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同日提到,如今摄像头能力大幅提升,清晰度超过人眼,只要车端算力充足,视觉传感方案的响应速度可以比包含激光雷达的融合方案快数倍到10倍。


小鹏汽车计划选择更强大的大脑而不是聪明的眼睛,即更依赖算法和算力而不是激光雷达。何小鹏认为,激光雷达的优势在于能降低智能辅助驾驶软件算法的开发难度。过去,多种感知设备融合是最优方案;但技术发展到大算力、大模型阶段,视觉路线的价值开始提升。


传导到上游,则是销量下降。速腾聚创CEO邱纯潮在Q1财报会上提到,ADAS的下降,主要受两个客户影响,“一个是某新势力企业的策略问题,去年他们在L2+自动驾驶上采用纯视觉方案。另外一个客户采用自研激光雷达。这两个客户占了去年Q1营收接近60%。”


邱纯潮透露,这两家客户的选择和影响事实上在去年下半年已经发生,但是按照行业周期,下半年的出货量明显大于上半年,因此体现不明显。


不过,在当前国内已落地、具备一定装机量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中,激光雷达方案仍是主流。据Yole Group预测,在中国头部车企的推动下,2025年全球激光雷达交付量预计突破300万台。


Yole Group2025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激光雷达品牌占据92%全球市场份额,其中速腾聚创以26%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一,年销量达到51.98万台。该公司同时为2024年全球乘用车激光雷达销量第一、2018-2024ADAS累计销量第一。


目前为止,速腾聚创已与全球30家合作伙伴推进超过100个车型量产落地。邱纯潮表示,在吉利、比亚迪等客户推动下,激光雷达仍快速上量,填补了营收缺口,预计全年ADAS产品保持高速增长。


另外一个增长极来自RobotaxiRobotaxi的规模化量产落地带来两个趋势变化:一方面对激光雷达的需求数量增加,另一方面对于性能、尺寸、价格等各方面有了更高要求。今年以来,小马智行、滴滴自动驾驶等企业均与速腾聚创公开量产车型合作计划。财报显示,新一代车型单车搭载4-6E1,计划于今年下半年陆续量产交付。


不过,邱纯潮亦坦言:“在现在这么卷的中国汽车市场,纯靠车载业务是很难的。对于速腾现阶段来说,公司能不能赚钱很重要。所以过去一年里,我们将重心更多放在了海外拓展和机器人及机器人创新业务的发展上。目前来看,这些努力在业务成果上已经开始突显,落地到财务数据上还需要一定时间。”


机器人应用被视为具有汽车级潜力的新市场。一季度,公司用于机器人及其他的激光雷达销量达1.19万台,增速高达183.3%实现收入7340.3万元,同比增长87.0%


公司方面向界面新闻表示,会在下半年开始大规模交付,“目标还是抢占机器人市场。”


今年1月,速腾聚创宣布了AI机器人战略,推进具身智能业务,并在3月发布机器人视觉品类Active Camera的首款产品AC1AI-Ready生态。


当前的热门机器人公司宇树科技正是速腾聚创的合作伙伴。宇树科技H1机器人在今年春晚走红,该机器人就在头部搭载了速腾聚创的产品。此外,速腾聚创还跟人形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灵宝CASBOT等超20家具身机器人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一半以上是独家合作。


相较之下,服务机器人领域已经率先落地商业化。5月,速腾聚创与库犸科技宣布达成战略合作,首批订单约定三年内合作120万台,这一规模刷新了行业记录。


邱纯潮提到,规模上,目前欧美割草的工具和机器人每年出货量为1200万台,行业预计从工具到机器人的转化率大概可以达到50%甚至更高,也就是说,自动割草机的年出货量将超过600万台。


技术上,由有边界转向无边界是共识,激光雷达在沿边精准割草、防止碰撞和避障方面具备优势。邱纯潮预计,未来带激光雷达的产品占比可以达到60-70%,割草机器人订单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开始逐步放量,第四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会是交付的集中高峰期。


割草机之后,无人配送有望成为泛机器人领域下一个快速爆发的领域。新石器、九识、白犀牛、Coco Robotics等企业,均在速腾聚创的合作版图中。


“其中E平台全固态数字化激光雷达最受欢迎,得益于自研芯片带来的高性能可定制优势,其他车规产品也下放到这个市场。”邱纯潮说。


2018年起,速腾聚创就围绕芯片业务展开布局。当模拟信号转换器、放大器等功能芯片还是主流时,这家公司从SPAD-SoC数字化芯片切入,并在2022年推出E平台首款产品E1。叠加细分行业的爆发,不同需求出现,行业从数字化来到定制化时代,成熟架构和芯片的优势进一步凸显——新品周期可以从一年缩短至三个月。此外是降本作用,邱纯潮指出,自研量产SPAD-SoC,相比于SiPM架构,估算下来成本能节约超过70%


呈现在财报上,公司盈利能力正在改善。期内,毛利7701万元,同比增长73.1%;整体毛利率达23.5%,同比提升11.2个百分点;同时净亏损收窄至9878.6万元,同比改善24.4%“核心原因在于毛利水平较好的泛机器人产品销量翻倍,而且通过自研芯片和成本控制,在车载ADAS产品上也改善了毛利率。”邱纯潮提到。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 Post

BWIN必赢·国际(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 广州写字楼租金持续下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张熹珑 企业新增租赁需求走弱、缩租现象频出,导致广州写字楼空置率攀升。 7月9日,第一太平戴维斯发布2025上半年广州房地产市场报告显示,上半年,全市平均空置率同比上升4.1个百分点,期末录得22.6%。 界面新闻统计发现,目前广州写字楼空置率已攀升至近十年高位。2022年之前,广州甲级写字楼空置率常年保持在10%以下。2022年后,空置率呈现走高趋势,不同市场机构数据显示,这一年年底空置率达到15%左右,到2024年底则进一步上升至接近20%。 作为典型的to B业态,写字楼租赁是区域经济兴衰的“晴雨表”,而空置率、租金等指标衡量着写字楼市场需求度,反映了企业活跃程度。其中,20%是国际公认的空置率“警戒线”。 空置率持续走高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租赁需求不足。第一太平戴维斯华南区市场研究部负责人谢靖宇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提及,上半年,企业普遍继续执行严格的成本控制战略,选址青睐于租金门槛、租用成本更低的物业,且鲜有面积扩张需求,市场整体办公增量需求有限。 上半年,广州写字楼净吸纳量为3.7万平方米,较上年同期回落21.2%。租赁交易以降本增效主导的搬迁(比重60.6%)为主,而新租(比重12.1%)、扩租(比重4.5%)的需求持续不振。谢靖宇认为,目前市场处于相对停滞的状态,寻求更高性价比物业的搬迁成为主流需求。不过,相对亮眼的是,1500到3000平方米的面积成交量占比对比去年年底有所提升,达到28.8%。 “其实空置率上升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在亚太地区,除了新加坡和东京,其他国家和城市都有这个问题,这也是由于受到经济运行状况、全球地域政治影响,大部分企业缩减成本。而广州在一线城市中,已经是相对平稳的状态。”谢靖宇说。 在2020年以前,一线城市大力发展总部经济,规划发展了大量甲级写字楼。其后新冠疫情冲击下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但前期已经规划好的写字楼仍在入市,形成供大于求的局面。 根据报告,上半年,市场共八个新项目交付入市,合计带来32.3万平方米供应面积。期末,广州甲级写字楼市场总存量升至750.6万平方米,同比扩张6.1%。第三季度,预计将有9.8万平方米新增供应入市,推动总存量升至760.3万平方米。届时,市场存量规模将较2024年末扩张5.9%。 谢靖宇提到,这是自2016年来广州写字楼市场再次进入供应高峰的一个年份。对租户来说,留在核心区还是去次核心区会成为绕不开的话题。而对整个市场来讲,空置率和租金下降的压力会持续增大。 供求关系决定了甲级写字楼的租金走势。租赁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租金继续承压下行。截至上半年底,广州租金指数累计下降4.5%,平均租金为每平方米每月127.4元。 可以说,这创下了近十年来的租金新低。据界面新闻统计,2013年以来,广州写字楼租金长期保持每平方米每月160元以上,2020年前后达到最高峰,约每平方米每月190元。也就是说,目前写字楼租金仅是五年前的67%左右。 这同样是其他一线城市面临的难题。据世邦魏理仕统计,上半年,北京、上海写字楼租金分别为每月每平方米241.7元和247.2元,对比2024年底降幅分别达到5.5%和3.0%。截至上半年末,北京、上海写字楼空置率为20.2%和22.4%。 而深圳空置率则逼近30%。第一太平戴维斯华南区商业楼宇部负责人黎青山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指出,一个原因在于深圳的存量远大于广州,幅度达到30%到40%,且每年的新增供应也更多,“对比来看,现在广州的新增供应有所减少,上半年新增约30万平方米,而往年半年度的高峰供应可以达到50-60万平方米。” 对于一线城市而言,项目去化压力正在增加。第一太平戴维斯广州董事总经理暨华南区副董事长刘蔚海向界面新闻表示,过去半年甚至更长时间里,广州无论是商业的写字楼、零售还是住宅市场,都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展望下半年,仍处于存量优化的阶段。 今年以来,美国关税政策及其所带来的复杂财政影响加剧不确定性,进而对制造业及外贸等行业的营商信心及企业经营造成冲击,相关行业写字楼租户在业务扩张及企业房地产决策方面也更加谨慎。 […]

必一·运动(B-Sports)官方网站 – 全球出货量突破2000万台,这家珠海公司实现了国产打印机的全面破壁

界面新闻记者 | 张熹珑 界面新闻编辑 | 林腾 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中国制造崛起的例子已不陌生。而在另一个相对冷门的领域——打印机,打破国际垄断的故事亦在上演。 6月26日,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简称“奔图”)发布第二代“扛打”系列产品。该打印机实现了“连续打印40万页、卡纸率低于0.02‰”的性能,打破世界新纪录,并获得世界纪录认证WCRA。 奔图电子研发中心常务副总经理彭继兵接受界面新闻等媒体采访时提到,目前,奔图产品已销往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今年6月累计下线超过2000万台。 一个“冷知识”在于,打印机渠道产生的泄密事件远高于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不仅泄密路径多,而且泄密方式更隐秘,过程难以监测。因此,从国家层面来看,入局这一赛道是出于信息安全的考虑。 各种高墙之下,美国、日本垄断了打印机行业有半世纪之久,行业20万项与打印相关的专利也主要被这两个国家掌握。 随着卡纸这一“老大难”问题被奔图解决,国产打印机厂商在全球打印机产业价值链上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转变,也意味着,我国打印机产业被外资技术掣肘的时代正在远去。 从跟跑到并跑 看似基础的打印机实际上是跨学科的集合,技术横跨精密机械、精细化工、精密光学、静电成像、集成电路、软件工程、色彩科学、高分子材料等数十大核心学科,是名副其实的技术密集型产业。 在过去半个世纪里,这个行业被美国和日本掌握在手中,惠普是断崖式领先的老大,其后是兄弟和佳能。 这一行业格局在2010年发生了动摇。这一年,奔图发布中国首款自主知识产权A4黑白激光打印机,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日本后第三个掌握激光打印机核心技术的国家。 2024年,这家公司又推出了中国首台全自主A3激光复印机,为中国打印机产业链补上最后一块高端版图。 尽管是后入局者,但国内厂商却解决了行业内数十年的难题——卡纸。此前,“扛打”系列已经实现了连续20万页打印、卡纸率低于0.02‰的性能。而最新发布的产品进一步把上限提升到连续打印40万页、卡纸率低于0.02‰。 奔图电子负责人王玉国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提及,之所以瞄准这一难题,一方面是在用户调研中了解到企业对于打印机稳定性的诉求;另一方面,作为后来者如果能解决这一难题,那将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彭继兵告诉记者,公司成立了百人工程师团队单独打造持续稳定的引擎,并从整个系统层面,如材料、机械结构、引擎控制等各维度都做了优化操作。 “在技术层面,我们系统性、更深入地分析了卡纸路径,做了整体的系统化设计,包括给纸系统把纸张拾起、运转的过程,我们叫三辊给纸技术系统。”王玉国说。 现时,奔图已实现全链条自主可控,业务覆盖了激光打印机整机、激光打印机原装耗材、打印机主控SoC芯片、耗材芯片、打印机通用耗材、打印管理服务等环节。 […]

好博(中国)体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网站 – 白云山能打造下一个金戈吗?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 | 李科文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白云山给国产“伟哥”——金戈(西地那非)找了个接替者。 6月6日,白云山公告,分公司白云山制药总厂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关于他达拉非片(2.5mg、5mg)的《药品注册证书》。 就在去年,2024年,白云山制药总厂已收到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关于他达拉非片10mg、20mg的药品注册证书。 他达拉非的原研为美国礼来公司,分别于2002年11月、2003年11月在欧盟、美国获批,于2004年12月在中国获批上市。他达拉非是磷酸二酯酶 5(PDE5)抑制剂,与西地那非相似,也主要用于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 年销售额超十亿的单品金戈由白云山内部的医药销售公司负责推广。他达拉非该如何推广白云山内部或暂未确定。其中,是否交由金戈团队推广也未有定数。6月6日,白云山医药销售公司相关负责人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他达拉非为处方药,目前还没有收到相关推广需求。 他达拉非可以被视为白云山金戈销售额见顶后的产品线补充。与西地那非相比,他达拉非可以被视为二代产品,具有剂量更低、半衰期更长、药品持续时间更久及不受高脂饮食、饮酒影响等优势。即患者可以在服药后的一天半内无需担心药物时效的问题。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国市场,他达拉非的表现一直不如西地那非。此外,他达拉非也已形成院内受限、院外竞争激烈的双重市场格局。白云山想把他达拉非卖成下一个爆品并不容易。 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直接压缩了他达拉非的院内市场的天花板。院内市场由公立医院和非公立医院组成。 界面新闻记者李科文制图 非公立医院销售情况暂未有单独的公开数据。但从公立医院和整体的大医院市场来看,他达拉非市场规模并不大。据米内网数据,2024年,他达拉非片在国内公立医院的销售额仅为人民币1.86亿元。 在集采推行之前,原研药希爱力几乎垄断了院内市场。但自2020年被纳入集采以来,市场格局迅速变化。 界面新闻记者根据摩熵医药数据库统计分析得出,从销售额来看,虽然希爱力凭借较高单价仍保持领先地位,但仿制药依托集采和低价策略已实现销量上的反超。 据摩熵医药数据库,2021年,他达拉非公立医院端年销售额约为1亿元,两位集采中标者江苏天士力帝益药业和长春海悦药业共占据约74.2%的市场份额。 到2024年,从销售额来看,希爱力仍处于第一。据摩熵医药数据库,2024年,全国医院(大医院)渠道他达拉非的总销售额为1.42亿元,其中希爱力占比30.14%,天士力的蒂欣为29.77%,长春海悦的蔓狮为13.7%。 界面新闻记者李科文制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