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体育-追求健康,你我一起成长 – 海外业务爆发叠加中期分红,双重利好下锐明技术为何股价大跌?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 | 张艺


商用车智能化企业锐明技术(002970.SZ)近日交出了上市后最佳中期业绩预告,同时,公司董事长提议实施每10股派现不低于4元的中期分红方案。


然而,两大好消息发布后,锐明技术股价7月11日逆市下跌超5%,过了一个周末依然没有缓过来,7月14日继续跌0.83%,报收46.81元/股,年内股价累计跌1.72%,最新市值84亿元。


为何市场对靓丽的业绩和分红均不买账?在分红的同时,锐明技术还公布了港股募资计划。若公司完成港股上市,将一定程度上稀释A股股东权益。


高管、大股东高位减持是市场近期对锐明技术担忧的另一原因。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公司目前无实际控制人,但股东们在上半年抱团高位套现了4.60亿元,这影响着投资者心态,也对二级市场股价走势形成一定冲击。


界面新闻记者致电锐明技术,公司证券部人士称,欧盟新法规要求带动了公司前装业务的增长。同时,公司加速海外业务拓展,港股上市意在国际化发展,与境外资本对接。


欧盟新规引爆前装业务


业绩预告显示,锐明技术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90亿元至2.20亿元,同比上升53.64%至77.90%。这是公司上市以来最好的半年报表现。


与一季报1.01亿元的归母净利润相比,锐明技术二季度的盈利中值(1.04亿元)与之基本相当。也是公司首次连续两个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超过1亿元。


不过,从过往年份来看,锐明技术二季度业绩通常大幅好于一季度,因此,这份业绩预告虽刷新了纪录却并未超出预期。


锐明技术单季归母净利润情况 制图:界面新闻记者


锐明技术是一家为货运、出租、公交等商用车提供物联解决方案的企业。公司业绩增长有两大原因,海外业务的快速增长和前装业务的大幅增长。这两部分业务销售占比提升,且均是高毛利率业务,因此公司业绩增长显著。


从区域来看,锐明技术往年国内外营收各占约一半。去年国内市场增长更优,贡献营收14.89亿元,同比增长超过80%,占比上升至53.62%;而国外市场同比增幅约46%,营收12.88亿元,占比降至46.38%。


今年上半年,海外市场需求爆发,拉动锐明技术营收增长的动力又转向了海外业务。这种需求的增长是由政策所拉动的。


“主要是欧盟新法规要求汽车出厂前需要加装智能化产品,这带动了前装业务的增长。”锐明技术证券部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Vision Zero”(零事故愿景)正成为国际交通安全战略的重要方向。欧洲、美洲和亚洲相继出台更严格的商用车安全标准,要求车辆配备智能驾驶辅助、盲区监测、紧急制动等安全技术,以期逐步消除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和重伤。


去年尤其是欧盟的强监管政策落地。欧盟GSRII系列法规要求新车上牌自2024年7月开始强制配备行驶区域信息提示系统、盲点信息提示系统等智能化产品。


锐明技术今年国外营收占比或将反超国内市场。界面新闻记者发现,这种转变对公司业绩增长十分有益,从过往三年数据来看,公司国外毛利率远超国内市场。


2022年至2024年,锐明技术国外市场的毛利率均超过50%,而国内市场毛利率此前还曾有超过25%的时候,到了2024年已经跌破了20%。


去年,公司毛利率剪刀差在扩大,国外市场56.04%的毛利率是国内市场(18.25%)的约3倍,公司整体净利润增速在加快。


锐明技术国内外市场毛利率对比        制图:界面新闻记者


“我们国内市场也不会放弃,还是会继续发展的。国内是我们的实验田,人力、研发等各项成本在国内做,同样的模式再复制到海外,因此海外的成本就会下降很多。”公司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这也解释了为何国外市场毛利率远高于国内的现象。


从具体业务来看,欧盟新法规主要影响的是锐明技术前装业务。然而界面新闻记者发现,这一业务在过往在公司贡献营收并不高。


前装业务在2024年营业收入增长超过一倍,但尚不过亿,只是从4,410.74万元增长至9,694.78万元,占总营收比例仅3.49%


由于体量较小,锐明技术从未披露过前装业务的毛利率数据。公司证券部人士也对界面新闻记者称,“目前未掌握前装业务的毛利率数据”。


“前装业务是我们的新兴业务,”锐明技术证券部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公司业务出海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跟着国内汽车厂商出海,另一种是在当地找厂商合作。


“我们对今年在欧洲商用车前装市场的突破充满信心。”据锐明技术董秘张炯介绍,公司欧洲商用车前装业务主要凭借两大核心产品展开布局。其一,是欧标补盲类产品,并逐步拓展至商用车电子后视镜领域;其二,是商用车AEBS(紧急刹车系统)产品。


因基数小,此业务能否突破10%的营收占比,进而达到披露毛利率的标准,还有待中报揭晓。


锐明技术2024年各业务营收占比      制图:界面新闻记者


中期来看,因政策的推动,如无意外,锐明技术海外业务和前装业务增长通道已打开。


财通证券研报显示,锐明技术预期欧盟新法规落地后将每年产生约50万套智能化方案的需求。该机构按单台车整套约2000-3000美元进行估算,该部分市场空间大约为每年10-15亿美元。


海外产能能否跟进需求的增长?“海外主要是越南的工厂在供货,越南工厂二厂今年已投产。”对此,锐明技术证券部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称,公司正大力发力海外业务,也有计划增加海外的产能布局。


“公司去年便在南美巴西等地进行了供应链调研,计划适时通过工厂内合作模式建立生产线,以供应南美和北美市场。”董秘张炯今年5月表示,此外,公司也在考虑东南亚其他地区、中东甚至美国本土的投产可能性。


为何股价与业绩背离?


业绩出现峰值,但锐明技术二级市场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业绩披露次日,公司股价单日大跌5.09%。


锐明技术连续两日资金净流出,尤其是7月11日主力资金净流出7124.58万元,单日净流出额创2023年9月以来新高。


为何股价与业绩背离?


首先,受H股上市计划影响。


近期多家内地公司赴港上市,锐明技术也有此打算。7月11日公司公告,正筹划香港联交所上市事项。


然而,锐明技术资产负债率不高、货币资金充裕、现金流表现较好,故融资紧迫性存疑。界面新闻记者查询发现,公司自2019年上市以来,除IPO募资8.21亿元外,公司并未有过其他再融资行为。


“主要是因为公司海外业务比较多,要向国际化发展,与境外的资本也是要加强对接的。” 锐明技术人士回应界面新闻记者。


加速海外产能布局或许也是赴港募资的原因之一。对募资可能的用途,上述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称,现在H股上市还处于前期阶段,很多细节没有确定,关注后续公告。


赴港上市在利好公司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会稀释A股股东权益。


此外,矛盾的是,计划H股上市募资的同时,锐明技术又要高比例现金分红。


锐明技术公告,公司收到董事长赵志坚的2025年中期分红提议,拟每10股派现4元(含税)。


过往这家处于发展期的公司分红率极高,上市以来年年分红,哪怕是在2022年亏损1.47亿元的背景下,公司依然拿出了3,459.92万元来分红。


据统计,公司上市以来累计实现净利润8.07亿元,累计现金分红5.42亿元,上市以来平均分红率高达67.11%。


此次又提出中期分红。锐明技术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公司响应政策,回报股东。


锐明技术上市以来分红情况    制图:界面新闻记者


锐明技术是一家无实际控制人的公司,持股比例最高的两位股东是公司高管。截至2025年5月23日,赵志坚持股比例22.94%,总经理望西淀持股比例16.07%,第三大股东为嘉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嘉通投资),持股比例14.80%。


赵志坚和望西淀本为锐明技术实控人,二人在2022年12月一致行动人协议到到期终止,公司变更为无控股股东及实控人状态。


因此,分红获益最多的也是这些高管大股东们。


其次,无实控人下的“减持潮”。


不仅分红拿大头,赵志坚、望西淀和嘉通投资上半年还出现抱团减持行为。


据界面新闻记者统计,2月25日至5月23日,赵志坚、望西淀和嘉通投资合计减持了锐明技术912.89万股,占总股本比例的5.13%,套现金额4.60亿元。


减持价格为公司股价的阶段高位。其中大宗交易通常为折价交易,但界面新闻计算,三位股东减持均价为50.37元/股,高出公司最新股价。


锐明技术2025年股东减持情况


这不是上述股东首次减持,赵志坚、望西淀二人在2023年7月13日至20日各减持了锐明技术总股本的1%,合计套现1.15亿元。


此前,时任董事、副总经理刘文涛,监事蒋明军,董事刘红茂,董事、副总经理刘垒,董事、副总经理、董秘孙英等董监高在任期间均有过减持行为。


最熟悉公司业务情况的高层们的持续减持影响着市场信心,锐明技术股价走势相应承压。


北向资金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同样大幅减持。其2025年一季度期间减持了锐明技术股份427.81万股,期末持股数量降至230.92万股。


再次,来自北美地区的风险。


美国的关税政策变化一度波及锐明技术。公司股价受此影响在4月期间出现连续三个跌停。


“2025年一季度美国市场收入占公司整体营收比例已降至不足15%。”在业绩交流会上,锐明技术高管透露。


公司称,公司越南制造中心于2023年投产运营,实现本地化生产制造,从一定程度上能够规避中美之间的关税问题。


前装业务市场空间正打开,锐明技术新的业绩增长点在形成。基本面向好的同时,如何能稳住投资者信心是公司需要面对的问题。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 Post

一竞技官网 – 从一开始·竞无止境 – 人形机器人公司接连斩获“大单”,产业链降本加速度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杨舒鸿吉 方卓然 刘素楠 杨冰柯 梁宝欣 界面新闻编辑 | 林腾 人形机器人超级订单不断。 2025年7月,继智元联合宇树拿下1.24亿大单之后,优必选自研的工业人形机器人中标觅亿(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项目金额为9051.15万元。 此前,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中标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25年至2027年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该项目总预算1.2405亿元(含税),分为两个标包:全尺寸人形机器人由智元机器人以7800万元中标;小尺寸人形机器人、算力背包及五指灵巧手由宇树科技以4605万元中标。 和智元、宇树不同,此次优必选独家拿下近亿订单,再次刷新了人形机器人单笔订单记录。 今年以来,随着技术突破持续推动机器人成本降低,催化推动市场开拓,而商业化落地反哺产业链升级 ,有望让人形机器人形成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 价格打下来,机器人领回家 2025年,注定是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全年预计将有5万台人形机器人下线,国内多家机器人厂商订单“破千”。 今年4月的业绩发布会上,优必选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CEO周健就曾表示,“今年优必选的目标是生产约1000台人形机器人,全部进入客户的真实场景,采集更多数据。” 而智元、宇树今年今年的量产目标也均定在千台以上。 资料显示,优必选此次中标的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系列,已进入蔚来、比亚迪等车企生产线,承担搬运、装配等高强度任务。其自研的热插拔换电系统使机器人实现3分钟自主续航,故障率较传统工业机器人下降42%。而智元与宇树的联合中标项目,则首次将人形机器人批量应用于通信设备制造场景,全尺寸机型需满足复杂环境下的多任务交互能力。 上述采购方并非实验室或科研机构,而是对成本敏感、效率优先的制造业巨头 。 其中,中国移动在对智元、宇树采购说明书中明确要求“单台日均作业时长不低于16小时”,倒逼供应商在可靠性与经济性间找到平衡点。这种来自真实场景的严苛需求,成为检验技术成熟度的最佳试金石。 大单降临,或是推动人形机器人走向产业化的关键一步。 […]

welcome-球速体育 – 国泰航空在深圳启用内地最大规模办公室

文中图片由界面新闻记者拍摄 界面新闻记者 | 张熹珑 香港最大航司国泰航空在内地的业务版图持续扩充。 7月8日,国泰集团数码与信息科技深圳办公室揭幕。这是集团在内地规模最大的办公场所,可容纳超过200名员工,将重点承担全球范围内的系统开发、质量保证及技术支持任务,同时聚焦中国市场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这是国泰集团位于大湾区的第三个IT办公室。继香港总部的IT办公室后,集团去年11月还在广州开设了第二个IT办公室。国泰数码部总经理邹铭诺接受界面新闻等采访时提及,目前集团IT团队有超过1000名人员,其中大湾区内地城市的IT员工已经达到150人,预计今年年底将增加至200人,较2024年底增长一倍。 国泰深圳IT办公室 拍摄:张熹珑 疫情之后,这家航司加大了对内地一线员工的招聘力度。今年3月的业绩沟通会上,公司方面提及,面向内地招聘的乘务员已超过500位,到年底预计会达到1000位,另外有60多位内地见习飞行员正在接受专业培训,将在年内加入第二副驾驶岗位。 如果说乘务员和飞行员扩招是为了弥补疫情期间的一线流失,那么IT人员的招聘则是出于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在国泰航空2024年公布的千亿港元投资计划中,数码和信息科技是重要的一环。国泰集团行政总裁林绍波在开幕仪式上提及,公司每年在数字化科研、开发、人才方面的投资均超过30亿港元,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模型等方面。现在,已有接近100个数据模型,涵盖客户服务、航班运行、机场运行、后勤自动化应用等多个业务领域。 国泰的航班数量已在今年年初恢复至疫情前100%的水平,人力瓶颈不再是影响行业复苏的因素。不过,随着香港机场三跑道系统在去年11月启用,机场整体运力将增加50%,也给航司带来了挑战。 邹铭诺告诉界面新闻,由于运输规模大幅提升,运营效率和水平是否跟得上是一个问题。“我们搜集了大量飞行数据和运营数据,运用人工智能模型模拟三跑系统里所有飞机运作、乘客来港出发和转机的所需时间,从而让团队调整运营安排和资源安排。”此外,集团也从去年7月开始,把AIGC技术加载到聊天机器人上,现在超过八成对话能在聊天机器人里完成回答。 今年4月,国泰集团公布了新的子公司“国泰创科”。国泰数码及信息科技董事方逸翔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提及,成立该公司的一个目的在于推广研发成功的数码产品,其中主力推广的是飞行员使用的“电子飞行文件夹”APP,这样一来也可以增加收益,从而投资新的科技产品。 “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我们发现要完成所有工作,需要扩大人才的版图,项目开展离不开内地的技术支持,因此开设了广深的IT办公室。例如之前小程序、聊天机器人的开发,在香港定了大方向后,让广州团队配合进行设计和开发。”邹铭诺指出,三个办公室在分工上没有硬性的行政区分,香港更多作为策略制定角色,开发进程中,软件测试、科技调研等工作会跟深圳和广州的团队合作。集团的“数码及资讯科技培训生计划”也已经延伸到内地,在广州、深圳已有培训生进行实习和工作,以进一步挖掘IT人才。 据香港劳工及福利局于去年11月发布的最新一轮人力推算报告,预计到2028年,香港整体人力短缺达18万人。其中,航空业的人力供求差额为1.8万至2.3万。高需求职业除了飞机工程师、飞行员、乘务员、飞机维修技工外,也包括数据分析师、信息科技及数码化人员。 该报告提到,随着业务运作模式的转变及科技应用增加,各行各业对数码化相关的新兴工种,如人工智能专家、数据分析师及信息科技和数码化专家的需求殷切。应用自动化及人工智能技术来提升效率及生产力的做法日益普及,涵盖航空、酒店、零售及银行等行业。 值得指出的是,国泰深圳IT办公室位于前海。前海是四个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之一,又被称为“特区中的特区”,在跨境执业、税收优惠、跨境人才准入、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具备政策先行优势。 之所以选址前海,邹铭诺分析指,从政策端看,前海拥有“深港深度融合发展引领区”的定位;而在产业方面,具备科创资源和人才优势,坐拥不少科技公司的总部。“我们进行数字化转型,除了科研项目,另一个重点是探索AI的应用落地,这也是前海的强项。” 截至2025年4月,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已聚集港资企业8000余家,吸引了东亚银行、大新银行、恒生前海基金、思谋科技等港资企业“落子”,《前海规划》设定的2025年11000家港资企业目标已接近达成。 邹铭诺提及,由于深圳跟香港更近,会承担更多POC(概念验证,Proof of Concept)的功能,聚焦前沿科技。因此深圳办公室的一个特别之处在于设置了开放的创新空间,展示深圳、广州、香港团队合作验证的成果,在技术成熟时会将产品推出市场。对于之下,广州办公室初期主要运营比较成熟的数码产品。 […]

FUN乐天使(中国·堂)官方网站 – 控股股东折价套现17亿背后:胜宏科技的资金困局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记者 | 张艺 业绩持续向好、股价站上高位的PCB(印制电路板)龙头胜宏科技(300476.SZ)遭遇控股股东的大手笔减持。 5月30日晚间,胜宏科技公告,控股股东深圳市胜华欣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胜华欣业”)通过询价转让方式转让2,572.9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98%,询价转让价格为65.85元/股,交易金额达16.94亿元。 这笔转让因高比例、大幅折价引发市场关注。 胜宏科技最新收盘价86.48元/股,逼近历史高位,转让价相当于打了7.6折,较定价日(5月26日)收盘价亦折让18%。22家接盘方刚到手的股份,账面已浮盈超过30%,即约5.31亿元。 胜宏科技基本面向好,大股东称转让原因为“自身资金需求”,但未披露具体用途,市场对大幅折价转让的动机仍存疑虑。 值得注意的是,胜宏科技自身资金缺口颇大。公司正在推进19亿元定增计划,主要用于产能扩张和补充流动资金。 “当前订单的能见度是两个月左右。”胜宏科技证券部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目前订单饱满。公司认为“产能的升级和扩充势在必行”。 22家接盘机构浮盈超30% 胜宏科技从事高密度印制线路板(PCB)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高端多层板、HDI(高密度互连线路板)、FPC(柔性印制电路板)、软硬结合板等。根据Prismark数据,2024年公司位列全球PCB供应商第13名,此前为第20名。 出让方胜华欣业为实控人陈涛控制的企业,与胜宏科技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刘春兰、陈勇为一致行动人。 此次转让后,实控人及一致行动人所持股份比例由34.62%下降至31.64%。 转让方式为询价转让,不会通过集中竞价方式进行,即有特定的接盘方,对二级市场影响有限。受让方在6个月内不得转。 折价是询价转让的常见操作,一方面吸引了机构快速参与,同时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二级市场的冲击。 同时,高折价通常被市场解读为股东信心不足,或资金链紧张。不过由股价走势可见,市场对此次股权转让短期并不担忧。自胜宏科技5月23日首次披露询价转让计划以来,胜宏科技股价连收五阳,至今累积上涨14.26%。 尽管短期影响无忧,但中长期来看则存在不确定性。 受让方为22名机构投资者,近3%的股份被合格境外投资者、基金管理公司、私募基金管理人、证券公司四方机构“分而食之”。这些机构多为各领域的知名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