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张熹珑 广东、江苏、浙江均为国内经济强省,眼下正在互相取经、寻求产业链协同。 6月19日,2025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经贸合作招商会在广州举办。本次招商会共达成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食品加工、低空经济等产业领域的投资项目661个,投资总额3022亿元;其中21个重点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投资金额409亿元。 该会议今年为第三届。与往届不同的是,今年邀请了江浙企业以组团形式参加,并前往不同地市考察。会上,部分江浙和上海企业进行了落地项目签约。如浙江创富新材料有限公司计划在江门市落地高端新型材料研发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年产值预计10亿元;江苏智荟港科技产业集团将在佛山市落地智荟港低空装备制造基地,万洋众创城投资集团则计划在汕头市落地科技城项目。 广东、江苏、浙江的经济活力在国内位于前列,2024年GDP分别达到14.16万亿元、13.7万亿元和9.01万亿元,位居国内第一位、第二位和第四位。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民营企业活力强、制造业基础雄厚,是三个省份的共同点,同时也都处于培育新动能、产业升级的阶段。 广东面向长三角企业的招商,经历了从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的转变。改革开放后,江浙企业多以代工形式嵌入广东制造业链条,集中于纺织、玩具、家电等传统制造业。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广东推动产业升级,对江浙高技术企业抛出了橄榄枝,如广州引入了浙江瑞立集团的子公司,布局汽车零部件产业链。 以恒力集团为例,这家成立于1994年的公司是苏州首批纺织企业,并沿着产业链发展出化纤、聚酯、PTA、精细化工、新材料、造船等业务。恒力集团在惠州市落地了500万吨/年PTA项目,补齐了惠州石化产业链中下游短板。恒力集团董事长、总裁陈建华会上指出,2024年,集团在广东地区销售收入超过1100亿元。 江浙企业在粤的投资历程是区域经济合作和产业升级的缩影。目前,如何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中巩固领先地位,是三省共同面临的挑战,也促使省份间寻找产业链协同的机会。 宁波高启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主要服务于各地省市政府的招商引资,公司董事长高小波告诉界面新闻,此次组织了26家上市公司和部分民营企业500强的公司来投资考察,“我们调研发现,现在很多企业家的投资意愿是减弱的,但是相对于其他省份,来广东投资的意愿会更强,产业链成本、营商环境,都是他们考虑的因素。” 高小波透露,此次邀请来的企业以制造业为主,涉及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有几个投资规模过百亿的项目正在对接洽谈中,其中在谈的最大投资项目将达到700亿元。广东既有深圳、广州等研发重镇,也有土地和用工成本较低的非珠三角地区,例如此次参会的一家食品行业上市公司对接的是河源市。 在国内,招商引资的政策环境正在变化。从去年先后发布的《关于规范招商引资行为促进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再到今年1月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从法律层面禁止各地政府以减免税费、地价、补贴等优惠形式招商引资。 高小波认为,这反而是广东的机会,“因为接下来比拼的是营商环境、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能力,这是广东相对其他省份更具优势的地方。” 例如当下最火热的人形机器人赛道,今年4月,上汽集团旗下的上汽创投入局机器人核心零部件行业,完成对深圳市诺仕机器人有限公司的独家天使+轮投资。 深圳诺仕机器人主要研发行星滚柱丝杠,该部件通常作为传动装置与电机配合使用。公司产品总监陈建辉6月19日透露,行业难题在于微型行星滚柱丝杠的部分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外国手上,而公司通过自研工艺已经实现了稳定C5级行星滚柱丝杠的量产,上量后预计可以让现有价格降低80%,达到百元级别。 “我们主打人形机器人,下一步目标是先把灵巧手做好,超微型这方面目前是我们的优势。” 陈建辉说。 除了研发优势,市场优势是广东另一吸引力。中创新航科技集团总部位于常州,公司董事长刘静瑜接受界面新闻等采访时提到,计划将全球首个5C充电的增程电池项目放在江门。此前,公司的江门一期项目已经满产,投资规模135亿元,产能超过30GWh,首年带动了新能源产业链投资额超过150亿元;二期项目即将动工,投资规模将超过100亿元。 “两期项目加起来,届时江门基地将成为全省最大的动力和储能电池生产基地。”刘静瑜提到,公司的超长循环电池已经在江门实现量产,下一代6.25兆的集装箱系统配套392安时电池将在江门实现全球首发,“储能行业都在说,下一代要做600安时级左右的电池,我们的600安时级大电芯也将在江门落地。” […]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记者 | 张艺 上市刚满6年,鸿合科技(002955.SZ)邢氏兄弟等创始团队在分批套现后,即将放弃控制权,全身而退了。 6月11日,停牌四个交易日的鸿合科技公告,合肥瑞丞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瑞丞”)拟以15.75亿元收购公司25%股份,同时,创始人之一张树江放弃剩余7.55%股份的表决权。 交易完成后,鸿合科技进入无实际控制人状态,合肥瑞丞将成为间接控股股东。 界面新闻发现,这是一次教科书级别的资本退场。IPO前,来自关联公司的业务激增助推上市,关联股东突击入股坐享上市红利;上市后,业绩不达预期,资本股东减持退出;创始股东也步步为营,从移交管理权,到分批减持,再到特别分红,直至此次离场。 在这场资本游戏中,创始团队邢修青、邢正、王京、张树江四人合计套现19.23亿元,留下了营收三连降的公司。 然而,这对鸿合科技来说,或许不是坏消息。如此重大变更,新的资本力量加入,对业绩连年下行的鸿合科技来说,或许是转机。 接盘方为奇瑞系公司,市场对后续其可能带来的变化有期待,也有犹豫。公司股票6月11日复牌“一”字涨停,6月12日高开低走,收出长阴,最新股价26.65元/股,最新市值63亿元。 “现在还是原来的管理模式,主营业务没有变化。”鸿合科技证券部人士回应界面新闻称,控制权变更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变化以后续披露的信息为准。 创始团队套现19亿全身而退 鸿合科技是国内较早的从事教育信息化的公司,成立于2000年,2019年5月于深交所上市,主营产品为智能交互平板。 公司创始团队共四人,四人原是一致行动人,后邢氏兄弟与王京、张树江解除一致行动关系。目前实控人为邢修青、邢正兄弟。 协议转让前,四人合计持股比例52.96%。邢氏兄弟为一致行动人,直接和间接持股比例31.82%,王京、张树江各持股11.07%和10.06%。 本次协议转让后,瑞丞基金持股比例25%,创始团队虽不是一致行动人,但合计持股比例仍有27.96%。 因此,为保证控制权的稳定,张树江放弃表决权,四人也出具《关于不谋求上市公司控制权的承诺函》,瑞丞基金取得控制权。 此次转让中,邢氏兄弟套现最多,邢修青控制的鸿达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达成”)转让价款6.12亿元,邢正套现6.30亿元。王京和张树江分别套现1.74亿元和1.59亿元。 其中,邢修青的交易比例超出了限售承诺——即在担任董事或高管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得超出直接或间接持有股份总数的25%。为此,邢修青还申请了豁免限售承诺。 王京和张树江则是以25%的比例卡线转让。邢正不属于公司董事或高管,不受此限制。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张熹珑 人工智能浪潮正重塑产业版图,一线城市中相对落后的广州要在应用端寻找错位竞争优势。 5月27日,广州首个大模型孵化空间——清智孵化器・琶洲模方正式开业。该孵化器位于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由清智孵化器与海珠城发集团共同筹建。 根据规划,该孵化器主要有6大孵化方向:AIGC、工业智能、具身智能、AGI、医疗智能和类脑智能,周期为6个月技术孵化和6个月产品孵化。 清智孵化器是在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支持下成立的创新孵化器,聚焦人工智能领域,并设立自有创投基金。百川智能、松延动力、智平方等企业均在其孵化及投资版图中。目前,孵化器已完成孵化超过40家AI企业,超过一半企业完成新一轮融资,累计金额近百亿元。 清智资本及孵化器创始合伙人张煜告诉界面新闻,之所以落地于此,一方面在于琶洲是国内首个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具备政策先行优势;另一方面,在一线城市里,广州引进的意愿最强烈,“相较于北上深,广州的AI代表性企业相对要少,技术也滞后一些。但是这边具备场景和产业,能很好地互补。” 该孵化器的特点在于“两地双核”运营,采用北京海淀、广州海珠两地合作模式。张煜提及,北京主要是人才和科研,广州主要是应用和落地,会强化场景落地和产业数据方面的支持,借此将各地占优势的要素结合起来,促进整个生态的建设。 “广州孵化器主要面向产业,北京是科研和人才载体,我们会把过去所投的一些优秀项目双向融合,例如动易科技、极佳科技、光影焕像,跨维智能,智平方等,帮助企业在本土找到场景。”张煜提及。 目前,孵化器首批入孵企业超20家,包括动易科技、极佳科技、迈璟科、恺望数据等,覆盖空间世界模型、人形机器人、模型服务、AI Agent等人工智能前沿领域。 清智孵化器・琶洲模方 拍摄:张熹珑 张煜认为,人工智能行业具有特殊性,过去某个产业可能只需要一个方面的专家,而AI行业需要“六边形战士”,每个方面很强才能生存下去。 对比之下,北京、上海的基础科研水平占据优势,深圳见长于软件和硬件实力,这都是广州短期内难以追赶的领域。张煜提出,广州最大的强项是应用场景的丰富性和综合性,如何把场景开放出来、跟外地企业相结合使其在广州落地应用,是这个城市错位发展的路径。随着大模型发展到应用落地阶段,技术需要跟产业紧密结合,具备应用优势的地方也有了用武之地。 目前,广州已经诞生大量大模型垂类应用场景,极飞科技、科大讯飞、佳都科技、云蝶科技等企业已覆盖智能制造、智慧医疗、城市治理、智慧交通、现代农业等领域。以琶洲所在的海珠区为例,其大模型备案数达13个(占广州市50%),数量跻身全国前列;算法备案数达126个(占广州市37%);已落地行业大模型项目120个。 5月27日,琶洲模方与产业生态伙伴蚂蚁集团、唯品会、三七互娱、树根互联等企业进行产业生态伙伴签约,这些合作方将为琶洲模方入驻企业开放涵盖医疗、电商、交通、工业、游戏、金融等应用场景。此外,海珠区建设的总算力1418P的本地智算中心琶洲算谷,将为琶洲模方入驻企业提供小于10ms的低时延智能算力服务。 清智孵化器背靠清华大学的科研资源和产业生态,并设立市场化的运营机制,拥有全阶段的创投基金,除了清智资本外,也有大量合作伙伴,其中包括了广州的创投基金。 张煜透露,今年会启动新一轮融资,接下来会跟政府背景的基金展开合作,双方预计成立一支更大规模的基金,从而拓宽投资范围,规模可能是5-10亿元。 “目前国有资本还是社会资本的主要部分,这也要求我们跟其打交道。加上国资做了调整后,更开放、更接近市场化,双方有方向上的一致性。”张煜说。在他看来,AI编程(AI Coding)、AI智能体(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