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IN必赢·国际(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 广州写字楼租金持续下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张熹珑


企业新增租赁需求走弱、缩租现象频出,导致广州写字楼空置率攀升。


79日,第一太平戴维斯发布2025上半年广州房地产市场报告显示,上半年,全市平均空置率同比上升4.1个百分点,期末录得22.6%


界面新闻统计发现,目前广州写字楼空置率已攀升至近十年高位。2022年之前,广州甲级写字楼空置率常年保持在10%以下。2022年后,空置率呈现走高趋势,不同市场机构数据显示,这一年年底空置率达到15%左右,到2024年底则进一步上升至接近20%


作为典型的to B业态,写字楼租赁是区域经济兴衰的晴雨表,而空置率、租金等指标衡量着写字楼市场需求度,反映了企业活跃程度。其中,20%是国际公认的空置率警戒线


空置率持续走高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租赁需求不足。第一太平戴维斯华南区市场研究部负责人谢靖宇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提及,上半年,企业普遍继续执行严格的成本控制战略,选址青睐于租金门槛、租用成本更低的物业,且鲜有面积扩张需求,市场整体办公增量需求有限。


上半年,广州写字楼净吸纳量为3.7万平方米,较上年同期回落21.2%。租赁交易以降本增效主导的搬迁(比重60.6%)为主,而新租(比重12.1%)、扩租(比重4.5%)的需求持续不振。谢靖宇认为,目前市场处于相对停滞的状态,寻求更高性价比物业的搬迁成为主流需求。不过,相对亮眼的是,15003000平方米的面积成交量占比对比去年年底有所提升,达到28.8%


“其实空置率上升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在亚太地区,除了新加坡和东京,其他国家和城市都有这个问题,这也是由于受到经济运行状况、全球地域政治影响,大部分企业缩减成本。而广州在一线城市中,已经是相对平稳的状态。”谢靖宇说。


2020年以前,一线城市大力发展总部经济,规划发展了大量甲级写字楼。其后新冠疫情冲击下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但前期已经规划好的写字楼仍在入市,形成供大于求的局面。


根据报告,上半年,市场共八个新项目交付入市,合计带来32.3万平方米供应面积。期末,广州甲级写字楼市场总存量升至750.6万平方米,同比扩张6.1%。第三季度,预计将有9.8万平方米新增供应入市,推动总存量升至760.3万平方米。届时,市场存量规模将较2024年末扩张5.9%


谢靖宇提到,这是自2016年来广州写字楼市场再次进入供应高峰的一个年份。对租户来说,留在核心区还是去次核心区会成为绕不开的话题。而对整个市场来讲,空置率和租金下降的压力会持续增大。


供求关系决定了甲级写字楼的租金走势。租赁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租金继续承压下行。截至上半年底,广州租金指数累计下降4.5%,平均租金为每平方米每月127.4元。


可以说,这创下了近十年来的租金新低。据界面新闻统计,2013年以来,广州写字楼租金长期保持每平方米每月160元以上,2020年前后达到最高峰,约每平方米每月190元。也就是说,目前写字楼租金仅是五年前的67%左右。


这同样是其他一线城市面临的难题。据世邦魏理仕统计,上半年,北京、上海写字楼租金分别为每月每平方米241.7元和247.2元,对比2024年底降幅分别达到5.5%3.0%。截至上半年末,北京、上海写字楼空置率为20.2%22.4%


而深圳空置率则逼近30%第一太平戴维斯华南区商业楼宇部负责人黎青山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指出,一个原因在于深圳的存量远大于广州,幅度达到30%40%,且每年的新增供应也更多,“对比来看,现在广州的新增供应有所减少,上半年新增约30万平方米,而往年半年度的高峰供应可以达到50-60万平方米。”


对于一线城市而言,项目去化压力正在增加。第一太平戴维斯广州董事总经理暨华南区副董事长刘蔚海向界面新闻表示,过去半年甚至更长时间里,广州无论是商业的写字楼、零售还是住宅市场,都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展望下半年,仍处于存量优化的阶段。


今年以来,美国关税政策及其所带来的复杂财政影响加剧不确定性,进而对制造业及外贸等行业的营商信心及企业经营造成冲击,相关行业写字楼租户在业务扩张及企业房地产决策方面也更加谨慎。


这也体现在拿地积极性上。谢靖宇补充道,从对土拍市场的监测来看,1-5月,产业用地或工业用地的成交比重达到八成以上,而商办用地的成交几乎趋近于零。疫情之后,产业用地或工业用地的成交比重不断上升,去年已经突破七成。


克而瑞数据监测显示,今年上半年,广州经营性用地供应37宗,供应总建面189.97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增长19%。其中,广州经营性用地成交33宗,成交金额227.35亿元。


黎青山分析指,从拿地主体来看,实际用家拿地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即有实体和运营业务的企业,而不是以前纯粹为了出售的开发商。加上未来供应量较大,传统的开发商对商办用地的态度会趋向谨慎。


预计至少在未来数月,写字楼市场整体租赁需求增长将因此承压,而以新质生产力为主要代表的具备长期增长潜力的内需或为对冲外部风险的关键。第一太平戴维斯在研报中指出。


从行业需求来看,上半年,金融、传媒及娱乐、零售及贸易行业交易数量及面积占比均居前三,贡献约60%的成交;专业服务及信息技术类企业需求则保持相对平稳,交易面积占比均超10%


黎青山认为,在产业分布上,广州相比其他城市的一个特点在于没有特别依赖于某个产业,“每个产业都比较平均,所以也带来抵御风险的韧性。而从需求来看,TMT、贸易是主要组成,金融业也有所上升。金融方面,广州主打银行后端,像汇丰、渣打都把数据和软件业务放在广州。”


期内,琶洲、国际金融城等新兴商务区继续以其高性价比优势吸引企业搬迁,净吸纳量合计达到5.4万平方米,成为市场去化的主要推动力。


琶洲以数字经济见长,黎青山告诉界面新闻,可以说琶洲带动了广州TMT产业的升级,“以前在天河区就孵化了三七互娱、网易等游戏产业,而琶洲专注于电商经济,以及AI、大模型等前沿科技,从技术上来看,进一步带动产业转型。”随着传统产业升级及本地信息文化产业的发展,市场有望迎来更多源自服务于传统行业的信息技术支持类企业、新媒体交互、手游全链条运营企业的租赁需求。


今年开年,广州提出加快构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人工智能被定位为战略先导产业。目前,全市共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2100家,覆盖产业链上游基础层、中游技术层、下游应用层。在广州的产业版图里,人工智能的目标是形成万亿级集群。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 Post

JRS低调看nba直播 – 深圳智平方的机器人要进车厂打工了

图片来源:智平方 界面新闻记者 | 张熹珑 深圳人形机器人正涌入车厂。 6月7日,深圳机器人公司智平方与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搭载智平方全域全身VLA(GOVLA)大模型的通用智能机器人——AlphaBot 2(爱宝)将首次进驻东风柳汽汽车工厂。 这并非智平方机器人首次“进厂打工”,此前公司已跟某国际头部车企和吉利科技达成合作。 智平方公司方面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此次合作的突破性在于,国产具身大模型首次获得汽车制造全场景验证,机器人将在上下料、拖拽料车、贴挡风玻璃标签、收纳保护布等多个场景执行智能化作业,覆盖质量检测、装配作业、物流转运、工厂运维等关键制造环节。 东风柳汽汽车工厂中的智平方机器人 图片来源:智平方 在汽车制造领域,冲压、焊接、涂装环节已实现了80%-90%的自动化率;但在总装环节,大部分工作依旧需要人力解决,其中不可避免地包含部分重复性重体力劳动、对人体有害的劳动工种,机器人可以在其中发挥作用。 智平方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郭彦东此前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公司机器人聚焦室内、高度柔性的服务场景,“比如车厂总装线,场内物流、分拣上料、末端装配,柔性程度极高,就是适合机器人干的。”与此同时,车厂也对机器人提出柔性足够高、学东西足够快、交付足够稳定的需求。 值得指出,人形机器人与车厂的合作正值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节点。成立于1954年的东风柳汽是东风汽车集团旗下国有全资控股企业。作为东风集团的商用车生产基地、乘用车生产基地、自主品牌研发基地和东南亚出口基地,这家公司目前正加速推进电动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升级。根据规划,东风柳汽将与智平方共同探索具身大模型在汽车制造全方位场景的首次深度应用。 来自深圳的人形机器人正加速赶去打工路上:今年1月,乐聚机器人将第100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交付北汽越野车,该公司的人形机器人已揽获蔚来汽车、北汽越野车、江苏亨通等企业;优必选主要瞄准搬运、分拣、智拣环节,Walker S系列已进入吉利汽车、比亚迪、富士康、顺丰等工厂实训;众擎机器人计划未来两年在搬运、物流等场景落地,明年交付3000台机器人。 郭彦东认为,具身智能领域颠覆性的变化来自大模型,“大模型最核心的作用是让机器人有常识,学任务很快,可以通过远程快速学习新任务。这是这一代机器人的不同之处,它有点像学徒。” 智平方是国内最早专注机器人大脑的具身智能厂商,提出并系统性研发端到端VLA技术范式。今年4月,这家公司发布了全球首个自主研发的GOVLA大模型。常规的VLA大模型只是输出机械臂动作,而GOVLA大模型首次提出输出全身控制和移动轨迹,让机器人实现从“固定工位”到“全域行动”。 更强的大脑也让机器人具备多场景工作的可能性。智平方提供的视频显示,爱宝机器人在东风柳汽工厂可以完成上下料、拖拽料车、车门质检与贴保护布等环节。此外,机器人可依托其多模态感知能力,实时监控环境温度、设备异响等参数,替代人工高危巡查,以及操作扫码枪快速识别物料条形码。 从人工智能能力角度而言,从基本对话到复杂推理,到2-3级借助工具、4级自我学习、5级群体智能,行业已经形成了明确的路径共识。眼下,计算能力已经转化为人工智能能力,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尽快将人工智能能力转化为生产力。 经过2023年和2024年的技术飞跃,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核心问题是落地。B端是率先规模化的市场,其中工业被视为最快带来创收的场景。 而机器人率先进厂的一个原因还在于,机器人的真实训练场也来自工厂,数字化、智能化程度高的工厂能够反哺机器人行业,对后者进行训练。 人形机器人要成为真正的“打工人”,还要跨过不少门槛,数据就是重要的一环。 […]

优米体育-汇集各类直播赛事,精彩不断 – 小米深圳总部大厦启用,主要用于研发红米K系列

小米深圳总部大厦。 界面新闻记者 | 梁宝欣 7月18日,小米宣布,小米深圳总部大厦启用。 关于新启用的小米深圳总部大厦的功能,小米内部员工向界面新闻记者透露,小米深圳总部大厦主要是用于研发红米K系列以及开展部分国际业务。 该员工进一步说明:“北京那边负责小米手机数字系列,比如小米 15、14,我们深圳这边主要聚焦红米。红米也有旗舰产品,K系列已是红米中的顶级系列。” 这一分工与小米内部长期的研发布局一致——早在2020—2022年期间,小米手机部就已明确深圳研发中心主导K系列旗舰产品的研发。 小米深圳研发团队的研发能力也已经得到了市场验证。2025年6月,红米K80至尊版和K PAD上市,其中红米K80至尊版,发布4小时刷新2025年全网全价位段新机首销记录。而红米 K PAD 发布4小时,刷新2025年全价位段全渠道小平板首销记录。 小米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REDMI品牌总经理王腾也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我们REDMI K系列都是由深研团队开发,相信他们会把K系列做的越来越强、越来越好看,新的K系列产品正在火热研发中。” 在小米深圳总部开园庆典上,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进一步明确了小米深圳总部的战略角色:深圳区域总部将在小米全场景技术与产品生态中承担关键的角色,尤其在软件能力方面要发挥重要的作用。 他强调,要持续深化小米与深圳的产业融合,“我们将充分利用身边的产业优势,在人才引进,科技创新等领域加速高质量发展,把深圳区域总部建成一个充满活力的研发中心。” 据了解,卢伟冰与深圳渊源颇深,其经验与深圳产业生态契合,为研发中心落地奠定基础。其2010-2017年任深圳金立通信总裁,2017-2018年创办深圳诚壹科技并任CEO。2019年加入小米后,他主导REDMI品牌打造,负责其产品规划、生产、销售等全链条业务。 值得关注的是,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小米深圳研发中心在2025年开启战略转型,明确定位为高端交付中心加特色能力中心,全力构筑“3+2+N”复合型能力中心体系。 另外,小米深圳总部大厦的落地,可追溯至2020年6月24日——当时小米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总部经济发展合作协议,计划投资77.6亿元在深圳建设总部大厦,并明确根据协议内容,将在南山区后海金融商务总部基地设立小米集团国际总部,包括智能手机与人工智能中心、商务拓展中心、互联网服务中心三大主要板块。 而在小米深圳总部大厦正式启用当天,小米之家深圳南山小米深圳大厦汽车旗舰店也同步开业。据了解,旗舰店整体规划上下两层,占地1591平米。 界面新闻记者实地探访看到,该旗舰店一层涵盖了小米“人车家全生态”产品,包括新发布的AI眼镜。二层打造小米汽车定制空间与核心技术展示场景。  

FUN乐天使(中国·堂)官方网站 – 控股股东折价套现17亿背后:胜宏科技的资金困局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记者 | 张艺 业绩持续向好、股价站上高位的PCB(印制电路板)龙头胜宏科技(300476.SZ)遭遇控股股东的大手笔减持。 5月30日晚间,胜宏科技公告,控股股东深圳市胜华欣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胜华欣业”)通过询价转让方式转让2,572.9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98%,询价转让价格为65.85元/股,交易金额达16.94亿元。 这笔转让因高比例、大幅折价引发市场关注。 胜宏科技最新收盘价86.48元/股,逼近历史高位,转让价相当于打了7.6折,较定价日(5月26日)收盘价亦折让18%。22家接盘方刚到手的股份,账面已浮盈超过30%,即约5.31亿元。 胜宏科技基本面向好,大股东称转让原因为“自身资金需求”,但未披露具体用途,市场对大幅折价转让的动机仍存疑虑。 值得注意的是,胜宏科技自身资金缺口颇大。公司正在推进19亿元定增计划,主要用于产能扩张和补充流动资金。 “当前订单的能见度是两个月左右。”胜宏科技证券部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目前订单饱满。公司认为“产能的升级和扩充势在必行”。 22家接盘机构浮盈超30% 胜宏科技从事高密度印制线路板(PCB)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高端多层板、HDI(高密度互连线路板)、FPC(柔性印制电路板)、软硬结合板等。根据Prismark数据,2024年公司位列全球PCB供应商第13名,此前为第20名。 出让方胜华欣业为实控人陈涛控制的企业,与胜宏科技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刘春兰、陈勇为一致行动人。 此次转让后,实控人及一致行动人所持股份比例由34.62%下降至31.64%。 转让方式为询价转让,不会通过集中竞价方式进行,即有特定的接盘方,对二级市场影响有限。受让方在6个月内不得转。 折价是询价转让的常见操作,一方面吸引了机构快速参与,同时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二级市场的冲击。 同时,高折价通常被市场解读为股东信心不足,或资金链紧张。不过由股价走势可见,市场对此次股权转让短期并不担忧。自胜宏科技5月23日首次披露询价转让计划以来,胜宏科技股价连收五阳,至今累积上涨14.26%。 尽管短期影响无忧,但中长期来看则存在不确定性。 受让方为22名机构投资者,近3%的股份被合格境外投资者、基金管理公司、私募基金管理人、证券公司四方机构“分而食之”。这些机构多为各领域的知名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