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体育 – 十年品牌 值得信赖 – 从手机链到汽车链,深圳领益智造正式杀入“人形机器人链”


图片来源:领益智造

界面新闻记者 | 梁宝欣

界面新闻编辑 | 林腾


6月26日,领益智造(002600.SZ)正式宣布进入机器人领域 ,并对外阐释公司在机器人业务上的产业定位 、核心优势、组装产线与产品,以及机器人应用场景落地开发的成果。


“公司将以消费电子等现有业务为基础,通过业务拓展提升能力,为机器人赛道的发展提供支撑。机器人业务将成为公司新的增长曲线”,领益智造董事长曾芳勤在接受界面新闻在内的采访时提到。


根据介绍,领益智造的目标是成为全球TOP 3的具身智能硬件制造商。公司对机器人业务的定位是“三位一体”的具身智能:一,专注核心零部件、总成研发设计;二,全方位硬件服务;三,为机器人提供完备的工业应用场景落地开发。


其中,在核心零部件、总成研发设计方面,领益智造对具身智能硬件业务做出了相应的规划,将推出零部件加工、组装,丝杠、减速器、关节、整机硬件ODM等一站式服务的核心零部件、模组服务,产品矩阵形成“百货市场”,并实现综合降本可达50%以上的系统性、全链路的“瘦身中心”。


领益智造副总裁、机器人业务负责人杨新宇表示,公司将在制造优势基础上,应用到具身智能业务,联动上下游产业链,形成生态。


6月18日,领益智造公告称,拟变更部分募集资金用途,新增募投项目“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及整机代工升级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5000万元。


这次方向确定,标志着领益智造在手机产业链、汽车产业链之后,正式进入“机器人产业链”。


在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的当下,产能不足已成为制约行业规模化落地的核心瓶颈。除此之外,领益智造管理层表示,目前行业远未实现标品化。而由于行业尚未标品化,导致内耗严重 —非标准化产品需反复进行设计与生产投入。


领益智造高级副总裁蒋萍琴认为,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相当于智能手机发展初期,未来市场空间可达十万亿规模。公司凭借工艺制程、自动化积累及全球化布局,有望在工业生产领域率先实现落地,如货物搬运、精密电子组装等场景。


据记者了解,目前,领益智造已有多条滚柱丝杆、空心杯电机、减速器、灵巧手结构件产线及核心零部件组装产线,并为客户提供从“底盘组装”、“升降模组与腰部组装”、“双臂组装”、“夹爪与头部组装”、“电气组装”、“标定”、“性能与疲劳测试”,到“外壳组装与打包”的完整整机组装服务。


公司的灵巧手组装线也已实现量产。同时,公司已为多家具身智能企业提供了多款机器人的应用落地开发和整机组装服务。


曾芳勤表示,消费电子与机器人领域在制造需求层面存在显著共性:二者均对制造精密度、一致性有严格要求,且需构建大批量生产的能力与体系化系统。在客户合作方面,公司坚持多元化,不会将业务重心单一押注于某一家客户。


谈及机器人业务的规模化节点,她指出不同模组的规模化标准存在差异,通常年产30万个以上即可实现规模化运营。


据了解,领益智造已与国创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近期,双方已就意向订单达成一致,领益已向国创中心发出“百台”意向订单,支撑领益机器人“双百”计划的同时,双方共同推进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场景落地应用能力,并由领益为国创中心机器人提供关键零部件。此外,领益智造年内还与智元新创、强脑科技、越疆科技等具身智能客户建立合作。


曾芳勤还提到,公司以“长跑思维”机器人赛道。作为全球硬件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领益智造已成功参与手机、新能源汽车等十万亿级赛道当中,而机器人产业被视为下一个十万亿级赛道,是公司必须跟进的。


作为中国大陆首批跻身苹果供应链的企业,领益智造早在2009年就凭借Mac零部件供应正式成为苹果供应商。此后持续拓展产品矩阵,如今已覆盖iPhone、iPad、Apple Watch、Apple Vision Pro、Air Pods等全系列终端,为苹果提供几千种模组件及核心零部件。


而自2019年起,领益智造开始将在消费电子行业积累的精密制造能力向新赛道迁移,如切入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件业务。其中,2021年领益智造花了3800万元收购浙江锦泰电子有限公司95%股权,成功切入新能源汽车领域。


时隔4年,领益智造再次启动汽车供应链并购动作。今年4月21日,领益智造公告拟收购江苏科达斯特恩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相关草案。本次交易完成后,领益智造汽车业务将实现从Tier2向Tier1供应商的转型升级。可见,在领益智造的未来业务中,消费电子、汽车、机器人三大板块将构建“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


“机器人业务的发展,将带动前端原材料领域的发展机会。当前机器人行业存在大量新型原材料需求,部分材料甚至需要企业自主研发。公司的机器人业务在三年之后有很强的可能性能够盈利,但游戏才刚刚开始—正如消费电子业务经历了二十余年的积累,人形机器人赛道同样需要长期投入”,曾芳勤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 Post

BWIN必赢·国际(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 香港抢占RWA风口:基础设施、生态规模与产业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张熹珑 接连公布了一系列与数字资产发展的利好政策后,如何逐步完善基础设施、产品生态,成为香港面临的议题。 “(业界)关注度很高,特别是港府发布宣言以后。以前一年用完一盒名片,现在一个月就能发完三盒。”7月23日,一位香港资产管理行业人士告诉界面新闻。 掀起最新浪潮的是6月底公布的《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下称《宣言2.0》)。对比三年前发布的首份宣言,最新的政策明确提出推动现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和稳定币发展,将香港建设为数字资产领域的全球创新中心。 所谓RWA代币化,即Real-World Asset Tokenization,指将现实世界的资产通过区块链技术转化成数字代币,以便在链上进行持有、交易、拆分或抵押等操作。 眼下,RWA正成为链上金融发展的核心组成。无论是债券、不动产,还是应收账款、商品票据,越来越多的传统资产以代币化形式被引入链上系统,也为机构投资者打开了新一轮的增长通道。 根据波士顿咨询(BCG)公布的估算数字,至2030年,全球代币化市场有望达到16万亿美元规模,这一数字大致相当于当前黄金市值的三倍。 而香港由于低税率等优势,自2015年虚拟货币交易起势以来,一直是重要的交易中心之一。由区块链驱动的Web3浪潮逐渐重塑全球金融格局,打破了现实资产和数字资产的界限。随着虚拟资产领域出现转变,香港特区政府在最新的宣言中开始以“数字资产”代替“虚拟资产”的表述。 上述资产管理行业人士提及,现时传统券商都在关注Web3,因为交易环节历来存在很多痛点,例如基金申赎需要一定周期。对于传统平台而言,Web3更大的意义在于通过技术变革解决交易环节中的效率问题,未来包括两个延伸方向,一个是提升周转效率和配置效率,另一个是孵化下一代客户,很多新客户可能不像传统客户一样投资固收、库存等类型,更多希望快速抢占未来市场。 “从结构性角度来看,RWA的发展跟三个因素紧密相关,首先是技术,包括钱包、代币化底层等,这些方面已经不成问题;第二是分销渠道等基础设施,是目前明显的痛点;最后是应用场景。”该人士表示。 星路科技CEO蔡华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指出,从行业来看,基础设施仍处于起步阶段,整体较为缺失,“港府推动的力度很大,留给业界的时间并不多。目前在场机构以两大类为主。一类是资产方,包括资产管理公司、具备相当资产的客户。第二类是分销方,即各类证券公司和银行。他们迫切想要接入这个市场,但是发现基础设施方面和传统金融完全不一样。” 星路科技为复星旗下复星财富控股自主孵化的一站式财富科技平台,合作伙伴涵盖券商、银行、家族办公室、财务管理机构等金融机构,在今年4月成为香港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的重点企业之一。7月23日,这家公司发布一站式RWA技术、发行及分销平台——FinRWA Platform 1.0,旨在解决基础设施问题。 “机构进入市场,需要做一系列动作,包括绑钱包、地址验证、上链、场内场外KYT验证,这些都是传统金融机构基础设施完全不具备的功能,而我们的系统能够解决这些痛点。”蔡华提及,该平台系统可以为资产方提供香港合规的RWA发行指引和技术支持,并为各类型金融机构接入RWA和稳定币市场的分销和交易提供服务。除了快速进入市场,也能解决合规问题。 “分销渠道的需求很大,最终需要构建一套销售网络,才能把RWA产品带到客户面前。Web3是去中心化的链条,而Web2是中心化的交易平台,机构希望有一套介于两者之间的分销体系,当RWA产品发布后,可以得知有多少金融机构接入、分销。”蔡华指出,FinRWA Platform 1.0就打通了Web2和Web3体系,突破点体现在能够和传统资产进行联动,“如果客户想把虚拟资产和股票结合在一起,我们和几个供应商已经做好了系统的联调、打通,可以实现这个需求;如果涉及传统银行业务,想独立做钱包业务,我们也有独立的部署。”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RWA产品为货币市场基金,货币基金在传统金融里发挥着流动性管理和风险管理的作用,这个标准化的产品和应用场景为代币化提供了起点。 《宣言2.0》进一步提出扩展代币化产品种类,加大力度拓展代币化方案:推动更广泛的资产及金融工具代币化,展示该技术在不同界别,包括贵金属(如黄金)、有色金属及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板)等的多元应用;鼓励创新应用场景,包括代币化传统金融产品(如货币市场基金及其他基金)以及现实世界资产(如电动车充电站)的收益流。 […]

k1体育 – 十年品牌 值得信赖 – 卫光生物23亿元扩产拟挤入“千吨级血制品俱乐部”,三大难题待解

界面新闻记者 | 张艺 “千吨级血制品俱乐部”阵营或再添一员。深圳市唯一血液制品企业、最新市值67亿元的卫光生物(002880.SZ)计划大扩产。 卫光生物日前公布的定增计划显示,公司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5亿元,其中12亿元投向卫光生物智能产业基地项目,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卫光生物智能产业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金额23.08亿元,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待项目建成,公司血液制品产能达1,200吨,是现有产能的1.85倍。 资金缺口怎么补、产能如何消化、采浆量能否同步增长是卫光生物扩产将面临的三大问题。 除募资外,项目需自筹11.08亿元,卫光生物自身货币资金不足,资产负债率远高出同行。如此一来,即便以3亿元募资补充流动性,待项目建成,公司资产负债率或仍不降反升。 同时,行业扩产潮已先行启动。当前多家头部血制品企业已在建或建成千吨级生产基地,这些产能投建先于卫光生物。待巨头们的产能先后投产,行业产能会否过剩?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到来,国内血液制品人均使用量的提升,国内医疗条件的提升。我们认为,血液制品行业未来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拓展空间。”卫光生物回应界面新闻记者。对于资金问题,该人士坦称,确实存在一定的缺口,“剩下的资金我们会自筹,资产负债率可能会有一定的提升压力。公司会分期投入以缓解压力。” 规划产能增至千吨级 卫光生物是国内少数产品类别齐全的企业之一,拥有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3大类产品,2017年上市。其血液制品业务营收占比约九成,业绩的增长依赖于产能。 定增预案显示,卫光生物拟发行不超过4,536万股(含本数),募集不超过15亿元,募集资金用于智能产业基地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卫光生物2025年定增募投计划 智能产业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23.08亿元,拟以募资投入12亿元,项目建设期4.5年。该项目设计产能为年处理血浆1,200吨。 卫光生物希望通过此血液制品智能工厂生产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人免疫球蛋白等十几类血液制品。 这次定增是卫光生物IPO以来第二次再融资尝试。 首次定增曾搁浅。2022年公司拟募集11.5亿元资金用于建设血液制品工厂建设800吨/年的产能,以及钟山单采血浆站项目、补充流动资金。后募资总额调降至10.87亿元。不过次年11月,因批复到期定增计划自动失效。 两次定增对比,募资金额增加了4.13亿元。变化最大的是血制品生产基地项目,规划产能由800吨上升至1200吨,增加了50%。投入金额由9.10亿元增加至23.08亿元,增幅154%。 为何投资金额增幅远高于产能规划增幅?对此,卫光生物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解释称,资金投入与产能规模没有严格的比例增长关系,要看具体产能规划,与设备配置。“现在公司产品多了,不同产品对生产要求不一样,后续还有新产品的规划,我们也要提前规划相应的产能。” […]

a8体育-nba直播在线观看_免费篮球直播高清视频网站! – 广东上半年GDP增速低于全国水平,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扩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张熹珑 广东2025年上半年GDP增速未达预期。 7月18日,广东省统计局发布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725.40亿元,同比增长4.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58.86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5978.86亿元,增长3.4%;第三产业增加值40487.69亿元,增长4.6%。 这一增速低于年初设定目标(增长5%左右),也落后于同期全国水平5.3%。广东省统计局称,上半年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但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加力巩固。 广东省此前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广东GDP年均增速预计为5%左右。不过,近三年来,这个经济第一大省均未实现GDP增长目标,2022至2024年GDP增速分别为1.9%、4.8%和3.5%,对应年份的目标增速为5.5%、5%和5%。 界面新闻进一步梳理发现,上半年广东有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跑输全国水平,差距较显著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广东为-9.7%,全国为2.8%;出口方面,广东为1.1%,全国为7.2%;规上工业方面,广东为4%,全国为6.4%。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记者制作 国家高端智库CDI研究员宋丁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指出,冲击广东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房地产下行。尽管房地产深度调整是全国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广东集中了较多头部企业,庞大的家具、家居、建材、家电产业链对地产依赖性更高,受到的拖累更明显。 1-6月,广东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6.3%,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0.6%,相较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5.2%,降幅仍在扩大。这也导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9.7%,相较去年全年-4.5%的增速,缺口进一步扩大。 主要城市供应均出现收缩。据克而瑞监测数据,上半年广州商品住宅供应面积271.83万㎡,较去年同时期减少9%;上半年佛山商品住宅供应面积136万㎡,同比减少34%。 第一太平戴维斯华南区市场研究部负责人谢靖宇向界面新闻分析道,从拿地积极性来看,今年前5个月的土拍市场需求集中在产业用地或工业用地,合计成交比重达到八成以上,而商办用地的成交量趋近于零。而拿地主体也不再以出售为目标的开发商为主。 “以省会城市广州为例,尽管住宅方面成交量高于供应量,但跟过去五年的半年度情况对比,规模还是有明显差距。市场有所修复,主要还是因为市中心或核心区域的项目起拉动作用。我们最新看到的房地产动态出现在提振消费的政策里,现在住宅被视为一种消费,而不是投资。”谢靖宇说。 固定资产投资同样是广东被江苏比下去的项目。目前,江苏尚未公布上半年经济运行状况。而从一季度来看,江苏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4%,比广东高6.6个百分点。虽然房地产开发投资也大降12.5%,但制造业投资增长6.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3%,托住了固投大盘。 一季度,广东、江苏GDP分别达到33525.51亿元、33088.6亿元,仅相差436.91亿元。从增速来看,广东(4.1%)表现逊于江苏(5.9%)。 上半年,广东另一个增长明显落后的经济指标为出口。宋丁提及,广东作为外贸大省,当美国出台一系列关税政策时也首当其冲。例如深圳,由于去年基数高,关税战爆发后短期内订单压力大,出口规模也出现明显回落。 拉动广东外贸增速高于全国水平的是进口。7月18日举办的上半年广东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副主任张柯提及,上半年,广东货物贸易进出口4.55万亿元,同比增长4%,增速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89万亿元,增长1.1%;进口1.66万亿元,增长9.5%。 张柯表示,进口规模创下同期历史新高有几方面原因,其一是广东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对相关产品需求增加;其二是产业升级对高端制造装备需求明显增加;其三是内需进一步释放,带动民生消费品进口提速。 […]